“姐夫,你先說說你賣山貨現在都遇到啥問題?”
“你說清楚了,我才好給你支招不是?你隻管說就行。”
琢磨了一會兒,劉青山還是決定先問清楚,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才最簡單也穩妥。
王衛國道:“現在買額山貨的人,大部分都是飯店,城裡人也買,但是他們買完之後能吃很長時間,很長時間內都不會再買了。還有就是,每月的銷售額就那麼點,有時候還會下降一些……”
懂了。
這是遇到瓶頸了!
劉青山道:“這個簡單,這其實還是本土市場趨近飽和的緣故,或者說是本土市場有點小。”
本土市場?
飽和?
王衛國聽的似懂非懂,但他知道該咋說,“青山,那這該咋辦?”
“簡單。對外擴張即可。”
“對外擴張?”
“去潼關、去大荔、去臨潼……渭南地區那麼大,你一個個縣擴張,當渭南地區也飽和了,你就去其他地區,去長安……”
“嘶——”
王衛國倒吸一口涼氣,瞪大眼睛,“咋擴張啊?青山,難道用你以前的經銷商製度?”
“你這個山貨生意……應該還用不著。”
“那咋辦?”
王衛國咽了口唾沫,“總不能讓額一個人拉著東西,去這些地方賣吧?那額不得累死,再說了,還有你姐哩,額這也走不開啊……”
“你雇人啊,為啥要自己去?”
“雇人?”
“你每次去縣城賣貨,不是都會叫上幾個人幫忙嗎?”
“你是說……”
見狀,劉青山隻好詳細的解釋起來。
說白了就是,成立公司,然後雇傭員工,讓這些員工當銷售員,去周邊這些縣城跑客戶。
這種銷售套路在後世已經是爛大街的東西,可在當下卻很新奇。
甚至可以說是高、大、上!
最起碼王衛國他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聽完之後,
他整個人都很亢奮,不過同時又有點擔憂,“這不是就成了資本家嗎?舊社會的大老板不也是這樣,這都是資本主義行為啊!要是這麼搞,萬一被發現了……”
“現在確實有點風險,政策還不是很明朗。”劉青山點頭表示讚同。
雖然去年年底召開了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政方針,可私營經濟徹底放開,以立法形式確定私營經濟的重要地位,還需要再等好幾年。
直到1988年憲法修正案中,才確立私營小作坊的法律地位!
那難道要等到1988年?
難道在此之前就沒有私營經濟?
當然不是。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政方針後,全國各地就爆發了一股‘社隊企業’風潮。
啥是‘社隊企業’?
以公社、大隊集體投資為主,從事農機維修、農具製造、磚瓦生產等,執行“三就四為”就地取材、加工、銷售;為農業、生活、大工業、出口服務)方針的,企業!
說白了就是鄉鎮企業,不過在當下還不叫這個名字,當下大家都是說‘社隊企業’。
後世大名鼎鼎的華西村,最開始就是一個‘社隊企業’。
由此可見,
就算是搞‘社隊企業’,那也大有可為!
在劉青山的構想當中,
黑龍潭生產隊,甚至是彎河,未來他都想將其逐步打造成‘華西模式’。
華西的成功與牛逼,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當然,
除了‘社隊企業’之外,個人如果真想自己搞企業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掛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