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這三個字,如同驚雷般在他的腦海中炸響!
在前世,朱霖不正是因為完美地演繹了女兒國國王這一角色,才成為了熒幕上一個經久不衰、風華絕代的永恒經典嗎?
他迅速地在腦海中檢索著前世的記憶。
《西遊記》是在80年代初立項,
但由於受限於當時的拍攝條件、技術以及極其匱乏的經費,整個項目從籌備到正式開拍,曆經了重重坎坷,足足準備了好幾年,直到1986年春節,才在全國正式上映。
這麼一算,時間點剛好對得上!
現在是1980年1月,楊傑導演很可能剛剛接到上級的任務,整個《西遊記》項目,正處於最艱難、最脆弱、最容易夭折的立項萌芽階段!
想到這裡,
劉青山的心臟,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攥住,然後猛地敲響了戰鼓!“咚!咚!咚!”,每一次劇烈的跳動,都仿佛在宣告一個新紀元的到來!
那不是因為單純的激動,而是一種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愛因斯坦洞悉相對論的、巨大無比的狂喜與興奮!
這可是《西遊記》啊!
一部在後世,被各大電視台翻來覆去重播了超過四千次,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深深烙印在十幾億人靈魂深處的不朽神作!
劉青山的腦海中,瞬間湧現出無數前世的記憶碎片,那些記憶,一半是辛酸的苦難,一半是輝煌的傳奇!
在前世,
這部偉大的作品,是在非常令人心碎的簡陋、粗糙、甚至堪稱原始的條件下誕生的!
那是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悲壯!
經費。
整個劇組窮得叮當響,據說最初批下來的預算,平均到每一集,甚至不夠在後世拍一秒鐘的廣告!
為了省錢,導演、演員、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拿著最低的工資,吃著最簡單的盒飯,住著最廉價的招待所。
設備。
整部劇跋山涉水,拍攝了整整六年,走遍了中國的十九個省份,卻隻有一台老舊的、笨重不堪的攝像機!
一台!!
這意味著,每當需要拍攝不同角度的鏡頭時,所有的演員、燈光、道具都必須保持靜止,等待攝像機被拆卸、搬運、重新架設好,再來一遍!
如果這台機器壞了,
整個劇組上百號人,就隻能原地待命,焦急地等待著零件從千裡之外的燕京送來!
特效。
那根本不能稱之為特效,那是一群藝術家用生命和血汗在進行的一場“土法煉鋼”!
吊威亞,用的隻是兩根粗糙的麻繩,負責拉繩的,是部隊裡找來的戰士。
演員們被吊在懸崖峭壁之上,下麵就是萬丈深淵,唯一的保護,就是戰士們那雙被麻繩勒出血痕的手!
孫悟空一個跟鬥翻上雲端,靠的是一台隱藏在乾冰煙霧裡的軍用蹦床!
龍王水晶宮裡那如夢似幻的景象,是隔著一個大魚缸拍攝的!
紅孩兒口中噴出的三昧真火,是真的火焰,差點讓演員毀容!
演員。
那是一群真正的、值得被銘記的藝術家!
六小齡童為了演好孫悟空,愣是把自己的高度近視練出了神采。
馬德華為了演好豬八戒,常年戴著沉重的假肚子和假鼻子,熱得滿身起痱子。
一位老演員,為了節省經費,更是一人分飾了十幾個角色,從仙風道骨的太上老君,到凶神惡煞的妖魔,堪稱“劇組勞模”!
……
這一幕幕辛酸而又偉大的畫麵,
如同電影般在劉青山腦海中飛速閃過,讓他心疼,讓他敬佩,更讓他感到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
緊接著,
另一幅更加波瀾壯闊的畫卷,在他的腦海中轟然展開!
那是1986年春節,《西遊記》播出後,那毀天滅地般的巨大反響!
那是一種“萬人空巷,舉國若狂”的盛況!
每到晚上電視劇播出的時間,全國的城市和鄉村,都陷入了一種奇特的寂靜。
工廠的工人、田間的農民、機關的乾部、學校的學生……
無數人潮水般湧回家中,或者圍在鄰居家那台小小的、屏幕上還帶著雪花點的黑白電視機前,屏息凝神,隨著孫悟空的金箍棒而歡呼,隨著唐三藏的劫難而揪心。
那段時間,
全國的犯罪率都直線下降,因為連小偷都回家看《西遊記》了!
第二天,
大街小巷、校園操場,到處都回蕩著孩子們的呐喊:“俺老孫來也!”“妖怪,哪裡跑!”
他們手裡揮舞著各種自製的“金箍棒”,身上披著床單做的“袈裟”,用最純真的方式,演繹著他們心中的神話。
那首《敢問路在何方》,
更是響徹了神州大地,成為一個時代精神的象征!
從那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