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嚴騰空躍起,立於旌旗之上,氣貫丹田,朗聲說道:"本指揮使奉聖上之命前來賑濟百姓。
聖上恩澤深重,已送來充足糧草,而這僅是首批物資。”
"鄉親們,你們受難已久。
但請安心,隻要我在,絕不會讓你們忍饑挨餓。”
話畢,數萬民眾悲泣叩首。
"本指揮使深知,此地困境不僅因天災,亦有人禍作祟。
今日既至,必為汝等討回公道。”
嚴罷,沈嚴拔出龍血劍,躍下高台,直逼郡守:"郡守大人,借你項上人頭一用!"
那肥碩的郡守早已魂飛魄散,哀號求饒:"欽差大人開恩,許閣老乃我舅父,請饒命!"
"無用。”
沈嚴手起刀落,取其首級,擲於城垣之上。
"砰"
巨響中,那頭顱被內力裹挾,嵌入城門。
頓時,山南城內官員、鄉紳無不驚恐失色,跪地乞憐。
與他們的恐懼哀嚎相反,災民們爆發出熱烈歡呼。
沈嚴明白,這些官吏並非全需處死,否則後續任務難以完成。
誅殺首惡,震懾餘黨,正是鄔思道所獻之策。
"諸位之中,可有致仕官員?"
沈嚴目光掃向鄉紳,一位身著青衫的老者緩步而出。
他年逾古稀,雙目有神,聲音鏗鏘:"老夫張桐,武威八年進士,曾任禦史。”
即便在沈嚴威壓之下,他依舊從容不迫。
見此情形,鄔思道大吃一驚,急步上前:"張師!"
沈嚴一愣,未料到鄔思道在此地竟遇舊識。
老者微微一愣,也動容喚道:"悟德?"
"哈哈,正是學生鄔思道。”鄔思道上前深深一禮。
沈嚴心中稍感寬慰,原來此人竟與鄔思道熟識多年。
這再好不過了。
從二人的對話中,沈嚴得知這位致仕的監察禦史,因多次彈劾首輔大臣一派之人,終被罷官返鄉。
回鄉後,他在山南城創辦學堂,授業傳道。
十餘年前,他曾赴江浙主持鄉試,鄔思道正是他選拔的學生之一,這也是鄔思道稱其為師的原因。
"張先生,本官已處決此地郡守,此州不可無主,現由你暫代郡守之職。”沈嚴注視著那位精神矍鑠的老者。
老者頓時挺直脊背,雖已歸鄉多年,卻一直期盼朝廷召回。
如今機會來臨,豈能錯過?
"欽差大人放心,山南乃老夫故土,定當竭儘全力。”
沈嚴見老者自信神情,滿意點頭。
隨即以欽差身份宣布張桐暫代郡守的消息。
"誰若違抗,城牆上那胖子的頭顱便是警示。”
"切記,本欽差掌管錦衣衛,莫要玩弄小聰明。”
災民們得知朝廷救濟糧抵達,拚儘最後一絲力氣奔向山南城。
這是他們生存下去的唯一指望。
如若仍無食物可得,恐怕隻能揭竿而起。
大量災民湧來,從最初的數萬迅速增至近十萬。
幸虧有精銳士兵維持秩序。
新任郡守張桐本就是山南城人,威望頗高。
他下令後,無論是胥吏還是鄉紳皆遵從。
當然,錦衣衛在城樓上的存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沈嚴立於城樓,俯視著眼前成群的災民,眉頭緊鎖。
“鄔先生,這批糧食能支撐這十萬災民多久?”
“大概五六天吧。”鄔思道歎息道,“不過前提是胥吏們不中飽私囊。”
沈嚴聞嚴一愣:“貪墨?”
“千百年來,這種風氣難以根除。
即便張師在此聲望極高,也難保所有人清廉。”鄔思道搖搖頭說道。
他指向人群中一些衣衫襤褸之人:“大人,請看,那些並非真正的災民,而是混跡於此的市井平民或商販,甚至還有些鄉紳的家丁。”
沈嚴聽後勃然大怒:“他們竟如此無法無天!”
城樓上郡守的頭顱尚在,卻仍有這般猖獗的徇私舞弊行為。
“大人,這就是人心。”鄔思道感慨,“高祖開國時,剝皮實草也未能禁絕貪墨,可見有人總抱有僥幸之心。”
“難道真無計可施?”
“這是長久積弊。
即便有你我二人在此,十日糧草仍可能有三分之二被侵吞,若非如此,我曾在多位官員手下任職。”
沈嚴決心要阻止這些蛀蟲分食災民口糧。
此時,黃蓉上樓。
“大人,我已聯絡丐幫,他們會密切監控這十萬災民。”
“有他們在,若有圖謀不軌者,定會當場處置。”黃蓉笑意盈盈。
沈嚴聽罷,心頭稍安。
丐幫為天下第一大幫,成員遍布三教九流,且其組織嚴密、隱秘性強。
有了黃蓉的幫助,沈嚴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黃姑娘,你一向足智多謀,我有一事想請教。”沈嚴說道。
“足智多謀?我是冰雪聰明!”黃蓉昂首道。
“好,是冰雪聰明。”沈嚴笑嚴,隨即將一件棘手之事講給她聽。
黃蓉略一沉思,便有了應對之策:“簡單得很,隻需在賑災糧中摻入沙子、麥糠等雜物即可。”
鄔思道聞嚴愣住:“黃姑娘,這主意未免太荒唐!這是賑災糧,關係百姓生計,怎能摻雜這些東西?”
話音未落,他忽而眉開眼笑:“妙極!此法確實巧妙。
千年難解的弊端,竟這般輕易解決。”
喜歡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請大家收藏:()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