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人英明,一切按計劃進行。”一名官員諂媚道。
“很好,若事成,你可調任禮部。”那人喜形於色,叩拜於地,“多謝大人提攜,此恩終身銘記。”
“嗯,錦衣衛此刻想必焦頭爛額。
不過,火候還需加大,要讓他們燒得更猛烈些。”許仕林飲了口水,嘴角泛起一抹狡黠的笑容。
“傳揚出去,就說太學三博士在詔獄受儘酷刑。”
“大人計策高妙,屬下佩服。
這樣一來,錦衣衛就如同置身火爐,被炙烤得無處遁形。”
太學,學宮。
高台之上,一位太學學子正在激情演講。
“諸位同窗,錦衣衛膽大包天,擅闖學府,拘押我大明賢才,若我輩袖手旁觀,我等讀書人的尊嚴何在?威嚴何在?”
頓時,數百名太學生的熱血被點燃。
“我等應聯名上奏內閣及聖上、太後,嚴懲錦衣衛,嚴懲沈嚴。”
忽然,一名學生匆匆跑來。
錦衣衛嚴刑拷問多位博士卻無所獲的消息傳來,如同驚雷炸響,瞬間激怒了太學的所有學子。
“走!誰願隨我衝進詔獄,救出三位博士?”
“我去。”
“我也去。”
頃刻間,上百名太學生響應號召,集結起來。
皇城大殿內,朝會正在進行。
內閣眾閣老紛紛指責錦衣衛的行為。
“太後,錦衣衛竟敢闖入太學抓捕賢士,此舉動搖了國家根基。”
“是啊,這將使天下讀書人心寒。
如今正是會試之際,如此作為實屬大逆不道。”
“郭靈三位博士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桃李滿門,卻遭受此等對待,懇請太後為天下讀書人主持公道。”
內閣的於璞見幾位同僚皆站在首輔許仕林一邊,心急如焚。
他還未來得及為沈嚴辯解,小皇帝便搶先開口:
“哼,朕的師父絕不會無緣無故行動。
既然抓了人,定是他們犯了損害國家體麵的大錯。”
皇帝堅定地維護著錦衣衛。
直至曹太後輕咳提醒,他才閉嘴,但目光依舊淩厲地盯著那些指責其師父的人。
“朕不說了,就讓於先生評判是非吧。”
於璞聽命上前,環視眾臣道:
“近來錦衣衛為我大明立下不少功勳,諸位應當有所耳聞。
此次突捕三位太學博士,具體緣由尚不明晰,還望諸位暫且忍耐,待錦衣衛調查結束後給予交代。”
內閣某閣老冷哼一聲,注視於璞道:
“於大人莫非要與沈指揮使同流合汙?”
於璞不僅沒生氣,反倒笑著回應:“王閣老此嚴差矣,若說忠君報國算作沆瀣一氣,那我們確實算得上。”
小胖子皇帝隨即助力:“王鐸膽大包天,你竟稱他們忠於朕,便是同流合汙?”
內閣中的王閣老瞬間冷汗直冒,急切求助於簾後垂簾聽政的曹太後:“太後……”
曹太後製止了爭吵的眾人:“罷了,此事尚未明朗。
待沈卿查明真相,再做定奪亦不為遲。”
此時,西廠廠督曹化淳匆忙入內,神色慌張地稟告:“太後,出大事了!”
“何事如此驚慌?”
“回稟太後,錦衣衛嚴刑逼供太學三名博士,太學數百學子得知師長受辱,憤怒不已,已前往錦衣衛北鎮撫司。”
聽完曹化淳的彙報,大殿中一片嘩然。
誰都沒想到事態發展至此。
“太後,務必嚴懲錦衣衛指揮使沈嚴,以平息學子之怒。”
“正是,太後,數千舉人即將進京,若見到這般情景,必生變故。”
“必須給太學一個交代。”
文武百官紛紛提議,先革除沈嚴職務,再安撫太學學子。
就連於璞與小胖子皇帝此刻也束手無策,隻能歎氣。
“師傅此次可惹下大麻煩了。”
看著混亂的大殿,小胖子皇帝感慨。
平日士林之人雖常內鬥,但遇外界針對讀書人的事,卻會團結一致。
如今情況類似,某些觀望的大臣聽聞錦衣衛拷問太學博士後,也加入其中。
曹太後見狀,心生畏懼。
文武官員因此事拋卻舊怨,聯合抗爭,沈嚴此舉無疑是自掘墳墓。
最終,曹太後為安撫群臣,采納內閣建議,革除沈嚴所有官職。
太後頒下旨意,廢黜沈嚴所有官職時,小胖子皇帝猛然起身,嚴詞反對:"母後,此事尚未明晰,這般草率定論豈非兒戲?"
"皇帝,這是朱家的江山,由你曆代祖先勤勉守護的基業,難道你要因一人而得罪滿朝文武?"曹太後輕聲責備。
她隨即柔聲安慰:"待事態平息,再給沈嚴另作安排亦無不可。”
"可……"皇帝還想辯解。
"無需多嚴,就這樣吧。”曹太後語氣堅定。
隨後她降旨,革去沈嚴一切職務。
內閣首輔許仕林與西廠督主曹化淳對視一眼,眼中皆是狂喜之色。
誰能料到,沈嚴竟如此輕易就被罷免。
北鎮撫司衙內,出身書生的錦衣衛指揮僉事孔祥正努力向憤怒的太學生們解釋,卻無人傾聽。
甚至有激烈者投擲雞蛋,擊中孔祥。
錦衣衛欲衝入抓捕,卻被孔祥製止,他擦掉臉上的蛋液苦笑道:"莫動他們,若傷及學生,指揮使將更加被動。”
錦衣衛隻得強忍怒火。
此時,數騎疾馳而來。
"錦衣衛指揮使沈嚴接旨!"
來者正是西廠督主曹化淳,他笑看混亂場景,對太學生說道:"各位學子,太後與皇上聽聞你們訴求,知曉錦衣衛的放肆行為。”
"太後與皇上命我傳達旨意,還請諸位稍安毋躁,靜候結果。”
喜歡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請大家收藏:()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