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占七成股份,朝廷占兩成,剩下的一成由各位平分。”
“所有啟動資金都由我來出,無需朝廷或諸位出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沈嚴與鄔思道反複商討後的決定。
儘管大明朝商業已相當繁榮,但重農抑商的傳統依然根深蒂固。
沈嚴深知商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而他府庫中的金銀如山,與其閒置,不如用於投資,推動大明經濟發展。
這一提議他籌劃已久。
首先,必須給朝廷留些份額,以便借助朝廷的名頭吸引民眾參與。
這樣才能讓錢莊有足夠的存款和貸款業務。
不過,他雖願意分利給朝廷,卻不願讓其參與管理。
至於額外拿出一成分給眾人,則是為了照顧太後的麵子,也顯得體恤皇帝。
於璞聽後驚愕不已。
他從未料到沈嚴有這般膽識,竟想在全國範圍內開設錢莊。
這項計劃耗資巨大,超乎想象。
然而正如沈嚴所嚴,若能成立國家性質的錢莊,每年收益必定可觀,同時還能進一步促進商業繁榮。
唯一的隱患是,此舉與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相悖。
“此事我需與眾位閣老商議。”
“沒問題,老兄,明日廷議定奪吧。
不過無論成敗,這筆錢我都借給朝廷。”沈嚴笑著說。
於璞聞嚴稍感寬慰。
次日,內閣首輔在朝堂上提出沈嚴的建議時,立刻引發了激烈爭議。
保守派認為此舉違背千年傳統,商業雖可能發展,卻會導致勞動力減少,還可能滋生大批富商巨賈,這對大明的穩定極為不利。
在他們眼中,商人無不狡詐,無商不奸。
商人漸增,百姓生計愈發艱難。
變革派卻視此為良機,主張因時改製。
舊策非恒久不變,今朝廷較以往更盛,人口繁多,商貿興隆,改革勢在必行。
雙方爭論激烈,終由曹太後及皇帝定奪。
國庫虧空嚴重,宗室需資,故首要任務是充實國庫。
先渡眼前難關,後顧其他。
沈嚴早料到此結局,朝廷采納其建議,設大明帝國錢莊。
然朝廷索要四成股份,沈嚴斷然拒絕,僅借名頭,無須出資或操持,隻享現成收益。
若如此苛求,不如自行開設私人性質的錢莊。
雙方協商後,朝廷獲三成利潤,另取五分成皇室紅利,三成歸內閣,兩成屬六部福利。
沈嚴應允。
其實他無意更多財富,此舉意在推動大明經濟發展,增強國力,以期化解各類問題。
當晚,曹國舅秘密造訪沈府,寒暄後坦露意圖:“沈大人,可否容我參股?自然,我會出資。”
沈嚴稍愣,心知這是太後之意,不好推辭,便問:“不知國舅欲投多少?”
“五百萬。”曹國舅豎起五指,麵露喜色。
沈嚴明白,此事定是太後與曹國舅商定的結果。
儘管朝廷持有三成股份,但沈嚴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這對大明王朝並非好事,因此他們願意出資加入,隻為平衡權力。
沈嚴明白這一點,也接受他們的請求,同意將一成股份給他們。
與其讓朝廷擔憂,不如主動安撫。
曹國舅喜出望外,他原以為沈嚴會拒絕,畢竟兩人曾有過摩擦。
但沈嚴不僅答應了,還大方給予一成股份,這讓曹國舅十分感激。
“多謝沈大人。”曹國舅誠摯地道謝。
曹國舅此行是奉曹太後之命而來。
一旦再獲得一成股份,朝廷的持股比例將達到五成,實現平衡。
“沈大人,我這半年在江南發現幾位賢才,想引薦給您。”曹國舅笑著說道。
沈嚴點頭:“好得很,人才越多越好。”
籌備事宜交由鄔思道負責,他能力出眾,無需沈嚴操心。
不出一夜,鄔思道便根據沈嚴的指示製定了章程,錢莊的第一筆業務也隨之啟動,對象正是朝廷戶部。
清晨時分,戶部便有人押送千萬兩白銀離去。
對朝廷來說,五厘的利息並不高,畢竟朝廷持有大明帝國錢莊半數股份。
換算下來,實際利率僅為2.5厘,這筆借貸無疑十分劃算。
當這筆巨額資金入賬後,皇室成員皆鬆了一口氣。
他們擔憂朝廷會用大明寶鈔支付,或者暫時拖欠。
如今見銀兩已到位,心中憂慮儘消。
然而,內閣首輔手段高明。
他承諾按舊例補發一年俸祿,但並非一次性支付,而是交由大明帝國錢莊每月發放。
他還保證,各地州府均有錢莊分號,可隨時領取。
此舉既是為了讓這些皇室子弟適應節儉生活,也是借機推廣錢莊業務。
無奈之下,這些皇室成員隻得接受。
臨行前,每人領取了本月俸祿,帶著失落返回封地。
這場皇室子弟進京的風波,就這樣落幕。
朝廷內閣贏得勝利,也宣告其首次改革初見成效。
僅此一項,每年即可為朝廷節省七百萬開支。
喜歡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請大家收藏:()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