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探子稟告,小皇帝興奮得歡呼起來。
“朕的師父回來了!”
說著便欲衝出。
“陛下,請穩住心神,穩住心神啊!”
內閣首輔於璞溫和地安撫著小皇帝。
“不錯,先生教導過朕,要沉穩,遇事冷靜如泰山。”
小皇帝認真點頭稱是。
幾位閣老心中雖有微詞,卻未表露。
……
得知小皇帝頂著風雪等待多時,沈嚴、張英等人深感動容。
他們加快腳步,很快便望見盛大的迎接人群。
“師父!”
小皇帝強忍激動,待見到迎風招展的旌旗時,終按捺不住衝了出去。
沈嚴、張英相視一笑,倍感親切。
終於歸鄉,又能與親人故友重逢。
“陛下。”
兩人快步上前行禮。
小皇帝雖長大許多,仍顯稚氣,眼眶泛紅,滿心歡喜。
沈嚴笑道:“這麼多雙眼睛看著呢,你身為天子,需保持莊重。”
小皇帝憨笑擦淚道:“師父,您可知我和師娘都很想念您,還有弟妹們。”
“自然知曉,所以我們才日夜兼程趕回來,想與家人共度新春。”
隨後,百官紛紛前來致意,對二人的功績讚譽有加。
人人都知,他們即將更進一步,此刻結好關係再好不過。
“王爺,此番您再立奇功,無愧為陛下親封的股肱之臣。”
“確實,有王爺坐鎮,我大明必會日益昌盛。”
“王爺此行不僅懲戒了莫臥兒與南越,更彰顯我朝威德,令天下敬服。”
麵對眾臣的奉承,沈嚴坦然接受。
“這全靠皇上的英明,我們不過是遵從旨意行事,所過之處,敵軍自然聞風而降。”
沈嚴謙遜回應後,眾人簇擁著他跨上戰馬,朝京城緩緩前行。
小皇帝本可乘輦,卻堅持與師父同行。
內閣首輔於璞雖有顧慮,但也隻能默許。
一路上,小皇帝興致勃勃地為沈嚴講述京城近況,沈嚴亦認真傾聽,不時發問。
忽想起兩位摯友,按理說他們該前來迎接,卻不見蹤影。
小皇帝察覺師父心中疑惑,連忙解釋:“東廠與六扇門無情今日未能前來,因處理一樁要案出城了。”
“哦?竟需兩方同時出動?”沈嚴輕笑。
“並非大事,隻是某郡守上報祥瑞,我便派他們前去查證。”小皇帝笑道。
沈嚴聽罷一笑,未放在心上。
在他眼中,如今大明日益強盛,地方官員難免想些討好之法。
小皇帝年幼,麵對眾人的誇讚難免心動,也屬正常。
“聖上萬福金安。”
“武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沈嚴與小皇帝入城時,百姓歡呼如潮,數十萬京城市民聞訊而出,隻為一睹錦衣衛大魔王與英國公凱旋的盛況。
他們眼中滿是對英雄的崇敬與興奮。
一年以來,京城百姓的話題始終離不開南征大軍的捷報,也在猜測錦衣衛究竟斬殺了多少敵人。
在他們心裡,沈嚴已是神人般的存在,卻仍以“大魔王”的稱號稱頌他。
小皇帝望著這場景,眼露豔羨:“師父,我多想親自領兵出征,歸來也能得此榮耀。”
“哈哈,努力吧,總有一天你能做到。”沈嚴爽朗一笑。
一路歡呼聲中,兩人返回宮中。
英國公張英雖思子心切,但深知交接與述職才是正事。
禦座之上,小皇帝頭戴冠冕,身披龍袍,與曹太後並坐。
“武郡王、英國公,此次南征大獲全勝,彰顯國威,功不可沒,當重賞。”
曹太後笑意盈盈,滿是讚賞與鼓勵。
“謝太後。”
隨即,一名老太監宣讀聖旨。
沈嚴已為郡王,因戰功顯赫,晉封一字親王,賜號“武王”。
張英次子亦被封郡公,其子女皆受封侯。
這些孩子一出生,便享儘旁人數代努力難及的榮光。
不僅是沈嚴,他的錦衣衛下屬與西郊大營將士同樣獲得豐厚賞賜。
此次出征,封侯者竟達六人,其中錦衣衛占據兩位,老瘸子與高勇皆獲此殊榮。
此舉標誌著眾人功成名就。
然此次勝利,主力仍是西郊大營的將士,朝廷對他們恩寵有加,不僅賜予爵位與官職,更有豐厚錢財及良田作為獎勵。
將士們感恩皇恩,深知這一切得益於武王與英國公卓越的指揮能力。
之後,他們亦向沈嚴與張英表達了感激之情。
“這是你們應得的,隻要忠誠於大明,在戰場英勇殺敵,聖上絕不會吝嗇獎賞。”
沈嚴再次叮囑將士後補充道:“除聖上所賜外,明日西郊大營,本王還將另有賞賜,望諸位莫要遲到。”
“哈哈,王爺,您放心,我們早已期待許久。”眾將士豪邁回應。
在滿朝文武的豔羨目光中,他們離席而去,朝堂複歸平靜。
“王爺,所得戰利品,總要給朝廷留些吧。”內閣首輔於璞玩笑般說道。
“元輔放心,朝廷那一份自然保留。”六部尚書紛紛附和,希望能為各自部門爭取利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畢竟此次帶回的巨額財富多達數千萬,眾人怎會輕易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