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兆豐在古籍存放區裡仔細地尋找著,他的眼睛像探照燈一樣掃視著每一本書。
終於,他找到了那本古籍,他小心翼翼地將它從書架上取下來,捧在手中,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知道,這本古籍即將成為他完成任務的關鍵,同時也可能給他帶來巨大的風險。
他將古籍拿到借閱處,辦理了借閱手續,然後帶著古籍離開了圖書館。
在離開圖書館的那一刻,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偷走了寶藏的小偷,隨時都可能被人發現。
殷兆豐帶著借閱的古籍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他迫不及待地打開古籍,仔細地研究起來。
他將古籍的每一頁都進行了拍照,然後使用專業的圖像處理軟件對照片進行分析,以獲取古籍的紙張、墨色、字體等詳細信息。
他還對古籍的裝訂方式進行了研究,了解了古代書籍的裝訂工藝。
在研究的過程中,殷兆豐發現這本古籍保存得非常完好,這讓他感到非常驚喜,同時也增加了他仿造的難度。
為了確保仿造的古籍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殷兆豐采用了與之前相同的材料和工藝。
他使用從大夏國內購買的古法造紙和製墨材料,按照古籍的尺寸和樣式製作了紙張和墨汁。
他還根據古籍的字體風格,雕刻了一套新的印版,確保仿造的古籍在字體上與原版一致。
在印刷過程中,他嚴格控製墨汁的用量和印刷的力度,使仿造的古籍在墨色和字跡的清晰度上與原版毫無二致。
在完成仿造後,殷兆豐對仿造的古籍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他使用放大鏡觀察每一個細節,確保沒有任何瑕疵。
他還將仿造的古籍與原版進行了對比,從紙張的質地、墨色的深淺、字體的大小到裝訂的方式,都進行了逐一的比對。
經過多次檢查和修改,殷兆豐終於滿意地放下了手中的古籍,他知道,這本仿造的古籍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第二天,殷兆豐帶著仿造的古籍再次來到了圖書館。
他像往常一樣,將古籍拿到借閱處,準備歸還。
工作人員接過古籍,隨意地翻了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便將古籍放回了書架。
殷兆豐看著工作人員將古籍放回書架,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他知道,自己的第一次“偷梁換柱”行動成功了。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殷兆豐如法炮製,不斷地從圖書館借閱大夏古籍,然後用仿造的古籍替換真品。
他的行動非常順利,鷹醬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根本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每一次成功替換,殷兆豐都感到一種成就感,同時也為自己能夠為國家追回流失的文化遺產而感到自豪。
在這一個月裡,他總共成功替換了數十本古籍,這些古籍被他小心翼翼地打包好,準備積攢到一定數量然後再攜帶回國。
原本他是打算替換一本就送回國一本的,不過被林陽製止。
林陽說,雖然計劃進行很順利,但是頻繁的去圖書館,然後往返回國,這樣固定的路徑容易引人懷疑,必須在被發現之前儘可能多的替換更多的古籍帶回來才行。
那些被替換下來的真品,正靜靜地躺在他的住所裡,等待著被送回祖國的懷抱。
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殷兆豐如同一隻敏捷的夜貓,在鷹醬國的各個圖書館之間穿梭自如。
他的行動越來越熟練,每一次借閱和替換古籍都進行得有條不紊,仿佛他早已成為圖書館的常客,對這裡的一切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