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我和十三妹的婚事便指日可待了。”
韓賓笑意盈盈地說。
“咱們是兄弟,不必客氣。”
李紋擺手說道,顯得毫不在意。
這些事雖述來冗長,實則不過片刻間。
……
“紋哥、賓哥。”
此時,倪永孝帶著陳永仁走上前來。
“船已啟航。”
本就等待李紋的船隻,此刻人齊,自然即刻出發。
“阿孝,有話直說,你找我到底所為何事?”
李紋直視著倪永孝,神情鄭重地問道。
“正是如此。”
韓賓在一旁附和:“紋兄,我作為中間人,倒要問問,倪家究竟有何打算?”
韓賓雖是中介,卻對倪家的目的也是一頭霧水。
“紋哥,這次找你來,是想跟你商議合作事宜。”
倪永孝凝視著李紋,語氣篤定。
“合作?”
李紋挑眉,饒有興趣地追問,“阿孝,具體說說看,是什麼樣的合作?”
“若是關於某些敏感事務,大可不必提及。
這些年,洪興的態度你清楚得很,絕無可能參與。”
李紋斬釘截鐵地說。
他可以涉獵諸多領域,唯獨此事堅決拒絕。
“紋哥請寬心,我保證絕非此類交易。”
倪永孝當即拍胸脯保證。
“哦?”
李紋盯著倪永孝,心想倪家還能有什麼彆的合作項目?
“紋哥,開門見山吧。”
倪永孝目光堅定,“我們倪家有塊地皮,希望與紋哥聯手開發。”
倪永孝言語間透著誠意。
“哦?”
李紋聽後,仔細打量了倪永孝一番,隨即輕笑一聲說道:“阿孝,我覺得咱們兩家的關係,應該還沒到能談合作的程度吧?”
他心裡清楚得很,自己和倪家並無交集,更不存在利益牽扯。
兩家雖稱不上對立,但也算不上友好。
說到地皮,無論是商業大廈還是住宅項目,都能帶來巨大收益,尤其在香江這種地方更是如此。
如今倪永孝提到要跟他合作開發倪家的地皮,這就顯得有些不合常理了。
倪家為何突然要主動分享利益?
“紋哥想必在顧慮什麼。”
倪永孝平靜地說。
“但假如我說,這塊地就在銅鑼灣,紋哥是不是就信了?”
“銅鑼灣?”
李紋眼神微動,“阿孝,若倪家真有誠意,就不該拿這種話來搪塞。
你以為,僅憑‘銅鑼灣’這三個字,就能讓我心動?”
當然不是。
即便地皮位置優越,他也無意因此與倪家起衝突。
“紋哥果然是紋哥,什麼都瞞不過你。”
倪永孝稍作停頓,嘴角揚起笑意。
“紋先生,我們倪家與您合作開發房地產項目的同時,也希望參股您的報業集團。”
“嗯?”
李紋聽後,神情立刻嚴肅起來。
“紋先生請放心,”
倪永孝連忙補充,“我們倪家隻是想借您的勢頭分一杯羹,並無他意。”
當前,香江的報業市場幾乎六成被李紋的星辰報業掌控。
如今所有報紙合計,每日銷量接近兩百四十萬份。
而香江總人口中,日均購報者約四百萬人,這一數字正緩慢增長。
每日報紙賣出兩百四十萬份,即每日兩百四十萬收益,扣除人工、印刷等成本後,
淨利潤可達三成五左右,每日盈利約八十萬,月入兩千多萬港元。
這隻是報紙發行的收益。
若算上廣告收入,每月可達四千萬港元左右。
一年下來,就是五個億的利潤。
就在幾年前,五億探長的傳奇剛結束不久。
星辰報業已成長為年利潤五億港元的報業巨頭。
倪家自然眼紅,但無力直接參與,唯有選擇入股。
“倪先生,貴府希望持有多少股份?又願意投入多少?”
李紋目光平和地詢問。
他未承諾同意,也未直接拒絕,一切取決於倪家的條件。
若條件足夠優厚,李紋並非完全不能接受。
“紋哥,我們倪家在共有三塊地皮,分彆位於銅鑼灣、九龍及筲箕灣附近。”
倪永孝認真地看著李紋說道。
接著,他轉向身旁的陳永仁,“阿仁,把地圖拿來。”
“好的,大哥。”
陳永仁應聲後轉身取來地圖。
兩分鐘後,陳永仁將地圖展開放在桌上。
“紋哥,請看。”
倪永孝站起來走到地圖旁,李紋也隨之靠近。
“銅鑼灣的地皮就在維多利亞公園這裡……”
倪永孝邊說邊為李紋指出具置。
他繼續說道:“這片地約有三十萬平方米,詳細數據都記錄在紋件裡。”
“這塊地能建一座大樓,無論是出租還是出售都可行。”
銅鑼灣此地原本便多是寫字樓類建築。
“筲箕灣的地皮麵積更大一些,是銅鑼灣的兩倍多,總共有八十多萬平方米。”
倪永孝指向另一處地皮對李紋介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銅鑼灣那邊的情況暫且不說。
但李紋一看就知道,這位置不正是日後太古城所在之處嗎?
仔細思索,太古城一期工程是在八五年開始的,而目前才八二年。
考慮到這是港片風格的世界,因此這塊地皮不屬於太古地產也不足為奇。
“最後一塊地皮位於九龍,穿過紅磡海底隧道向東約五百米,麵積最大,接近三百萬平方米。”
“以上便是倪家在的所有地皮。”
這些地皮是倪家多年來積累下來的。
近期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價格不斷下滑。
因此,倪家打算與李紋合作,通過衰落的地產行業尋求涉足報業的機會。
老實說,李紋確實動心了。
以倪家這三塊地皮來看,其中一塊可以用來開發銅鑼灣的商業樓宇,建成一座高端寫字樓,未來每年的租金收入就十分可觀。
預計幾十年後,僅租金每年就能達到數十億。
另一塊在筲箕灣附近的地皮,日後可建成集餐飲、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
屆時,必定能大獲收益。
最後,九龍的那塊地皮麵積最大,且鄰近維多利亞港,適合建造高檔住宅區出售。
靠近維多利亞港的位置,完全不用擔心銷路問題。
當下時代,對許多人而言,房地產已是夕陽產業,房價已下跌超兩成,而且還在持續下降。
然而,李紋明白,在他眼裡,所謂的夕陽產業恰恰是朝陽產業。
不僅現在如此,未來幾十年亦然。
據李紋所知,次年香江的房地產市場將經曆一輪上漲,預計會延續至八六年左右,隨後進入一段持續下滑期。
這波下跌可能持續兩到三年,大約在八八年左右結束,之後市場開始回暖。
自那以後,香江的房價便一路穩步攀升。
當前,香江的平均房價約為每平方公尺一千港幣。
當然,若按內地標準,十平方公尺算作一平方米,則每平方米的價格已接近一萬元港幣。
不過,在香江這種算法並不適用。
通常情況下,這裡的住宅麵積大多在五六十平方公尺,即五百到六百平方公尺之間。
在香江,五六百平方公尺的房屋已是常見的住宅規模。
而超過上千平方公尺的房產則被視為豪宅,非普通家庭所能負擔。
看似每平方公尺一千港幣的價格不低,但與幾十年後的天價相比——從每平方公尺一千港幣飆升至數萬甚至高達十萬港幣——如今的價格簡直可稱低廉。
然而,這些信息僅李紋心中有數,倪永孝及倪家對此毫不知情。
在倪家看來,當前香江的樓市正處於下行階段,即使未來反彈,漲幅又能有多少?
“說說你的條件。”
李紋平靜地看著倪永孝,開口問道。
“紋哥。”
倪永孝略作思考後回應道:“既然如此,我也直說了。
我們倪家打算用這三塊地皮與您合作,地皮歸我們所有,其餘事宜全權交由您負責。”
以這三塊地皮為基礎成立的新公司,倪家希望占有三零的股份,但我們僅需分紅權即可。
此外,我們還希望獲得星辰報業集團五零的股份,同樣隻求分紅權,不參與任何管理事務。
這點完全可以在合同中明確注明。”
可以說,倪家此次的合作誠意十足,從提出的要求就可見一斑。
三塊地皮的價值自不必說,但新公司給李紋的大頭股份,卻隻相當於報業集團一半的份額。
這麼說吧,現階段來看,倪家無疑是吃虧的。
當然,若按倪家的規劃,這隻是暫時的虧損,待報業集團發展壯大後,他們的收益將遠超於此。
“紋哥,你覺得如何?”
倪永孝說完後,直視李紋,認真詢問。
“實話實說,我對你們倪家的這三塊地皮很感興趣,不知你們是否願意轉讓?我可以出錢購買。”
得到這幾塊地皮後,對李紋而言,無疑是穩賺不賠的好事。
“紋哥,實在抱歉……”
倪永孝一聽,立刻打算回絕。
雖然當前房地產行業不太景氣,但這地皮倪家絕不會出售。
“彆急著拒絕。”
李紋沒讓倪永孝說完,便擺手說道:“首先,在價格上,我絕不會讓倪家吃虧。”
這裡與內地不同,內地地皮產權為七零年,而這裡則是永久產權。
當然,未來具體如何李紋也不清楚,但在當前這個港片風格的世界裡,
這裡的地皮歸個人所有,隻需每年繳稅即可。
的土地資源極為珍貴,幾乎每一塊都彌足珍貴,很少有人輕易出售。
“除了價格,我還贈送你們倪家星辰報業集團一零的股份,你覺得如何?”
李紋注視著倪永孝,語氣認真地詢問。
“什麼?”
李紋的話讓倪永孝心中一震。
這三塊地皮對倪家來說並非至關重要。
否則,他們也不會選擇以地皮交換股份的方式入股星辰報業集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今,這些地皮不僅能按市場價賣給李紋,還能獲得星辰報業集團的股份,而且是李紋無償贈送的一零股份。
若按星辰報業集團當前年利潤五億港幣計算,一零便是五千萬港幣。
此外,這還僅是在星辰報業未上市的情況下,一旦上市,其股票市值至少可達百億港幣,甚至可能更高。
“當然,如果你難以決斷,可以將此事轉告倪老爺子,我會在此耐心等待你的回複。”
李紋說完,靠在遊艇的沙發椅上,神情平靜而從容。
“紋哥開玩笑了,這種事我倪永孝自能定奪。”
倪永孝聽後輕聲一笑說道。
他和父親倪坤的計劃,主要目標是分得星辰報業集團的一杯羹,至於地皮隻是附帶條件,隻要不虧本即可。
“好,既然如此,我現在就讓人準備合同。”
李紋隨即招手示意阿積上前,“去,立刻聯係餘紋慧,請她擬定一份合同給我……”
“合同擬好後立即傳過來,記得要快。”
李紋此刻反而擔心倪永孝會改變主意,但他不能流露出來。
若對方換成倪坤,這事恐怕不會這麼順利達成。
因此,得趕在倪永孝向倪坤彙報前,確定合同並簽字。
到那時,就算倪坤知曉此事,也無力回天。
“明白,紋哥。”
阿積領命後,快步離開。
“阿孝,一起喝一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