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勇“空降”到這個村子已經半個月了。這半個月裡,他除了每天帶領隊員們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外,還利用一切機會收集周圍的情報。
作為一名從現代社會穿越而來的軍人,他深知情報的重要性。這個年代的農村,信息閉塞,村民們對外界的了解有限,而鬼子卻在這裡布下了嚴密的控製網。
趙大勇明白,要想抗戰殺敵,必須儘快掌握周圍的情況,才能製定出有效的行動計劃。
李家屯位於山腳下,周圍是一片廣闊的平原。這片平原土地肥沃,是鬼子的重要糧倉。
然而,這些肥沃的土地並不屬於村民,而是被地主老財們牢牢掌控。這些地主與鬼子勾結,養了一群家丁打手,購置了大量槍械,平日裡欺壓百姓,村民們敢怒不敢言。
李家屯的土地貧瘠,村民們隻能靠租種地主的土地勉強維持生計,但每年上繳的糧食幾乎占據了他們所有的收成,剩下的糧食連溫飽都難以保證。
趙大勇看到村民們的生活如此艱難,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他來自現代社會,怎麼能容忍這種剝削和壓迫?他立下目標,不僅要組建一支抗戰隊伍,還要打土豪、分土地,讓村民們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過上安穩的日子。
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趙大勇對這支隊伍有了更深的了解。雖然隊員們大多是普通的獵人,但他們身上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強烈的抗戰熱情。
尤其是二虎和李大牛,兩人展現出了非凡的潛力。二虎是個“神投手”,投擲手榴彈的精準度令人驚歎;而李大牛則是個天生的狙擊手,他的視力超群,使用“三八大蓋”步槍在百米內幾乎百發百中。
趙大勇知道,神槍手是靠子彈喂出來的,但在這個資源匱乏的年代,每一顆子彈都顯得彌足珍貴。因此,挖掘出像李大牛這樣的天才顯得尤為重要。
這天,訓練結束後,趙大勇召集了所有隊員,宣布了他們的第一次實戰任務——拿下村子周邊的兩個碉堡,將裡麵的糧食分發給挨餓的村民。
這不僅是一次實戰檢驗,更是對這段時間訓練成果的考驗。趙大勇深知,百次訓練不如一次實戰,隻有通過實戰,隊員們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各位鄉親,”趙大勇站在隊伍前,神情嚴肅地說道,“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端掉離咱們最近的兩個碉堡。這次行動不僅是為了奪取糧食,更是為了向鬼子展示我們的力量。不過,在此之前,我打算為我們的隊伍起個名字。這樣既可以震懾敵人,又能撇清與李家屯的關係,免得連累了家人。大家認為怎麼樣?”
隊員們聽了趙大勇的話,紛紛舉手表示讚同。他們早就厭倦了鬼子和地主的壓迫,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隊伍,能夠為他們撐腰。
趙大勇見大家熱情高漲,心中也感到欣慰。他想了想,說道:“好,既然大家讚同,咱們就叫‘抗日特戰隊’。以後大家切記,不能暴露自己是李家屯的,彆人問起就報我們的名號。每次行動必須服從指揮,不能自作主張。”
趙大勇接著向隊員們詳細講述了行動時的紀律和注意事項。
他強調,這次行動雖然目標是奪取糧食,但更重要的是確保隊員們的安全。鬼子的碉堡雖然看似堅固,但隻要計劃周密,行動迅速,完全有可能一舉拿下。
行動的前一天晚上,趙大勇召集了二虎和李大牛,詳細布置了任務。二虎負責帶領一支小隊,用手榴彈炸開碉堡的大門;
李大牛則負責在遠處狙擊鬼子的哨兵,確保行動開始時敵人無法發出警報。趙大勇自己則帶領主力隊伍,等待時機衝入碉堡,迅速控製局麵。
第二天淩晨,抗日特戰隊便悄悄出發了。趙大勇計算好行程,去到碉堡是淩晨三四點,這個時候,人最容易犯困。
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夜裡行軍,雖然心中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是對勝利的期待。
李大牛率先到達了預定位置,他趴在一處高地上,透過夜視瞄準鏡仔細觀察著碉堡的動靜。當然這是趙大勇給他裝備的現代科技。
李大牛真是震驚不已,這已經顛覆了他的認知,四周漆黑一片,但他通過夜視瞄準鏡都看得清清楚楚。
很快,他發現了兩名鬼子哨兵,正在碉堡外巡邏。看到二虎已經靠近碉堡。李大牛深吸一口氣,穩穩地扣動了扳機。隨著扣動兩次扳機,兩名哨兵應聲倒地。
聽到槍聲,潛伏在碉堡外麵的二虎,立刻帶領小隊衝向碉堡大門。他們迅速投擲了幾顆手榴彈,隨著幾聲巨響,碉堡的大門被炸開了一個缺口。
裡麵的二鬼子和鬼子卻沒有動靜,趙大勇見狀,立即帶領主力隊伍衝了進去。
鬼子顯然沒有料到會遭到襲擊,一時間亂作一團。抗日特戰隊的隊員們迅速控製了局麵,將剩餘的鬼子全部消滅。
輕鬆結束戰鬥,特戰隊是沒一人受傷。趙大勇走出碉堡,向李大牛做了個警戒的手勢。便命令隊員們將碉堡內的糧食全部搬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特戰隊員將糧食裝上帶來的木頭車上。連帶武器,足足裝了三大車。趙大勇讓六名隊員將東西運回李家屯。
一不做二不休。
他決定再端掉另一處碉堡,這樣方圓十裡就沒有鬼子的耳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