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紫禁城內,乾清宮。
朱棣端坐龍椅之上,麵色陰沉如鐵。殿中群臣肅立,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簡虞跪於殿中,身後是趙虎與張勇,三人皆著官服,神情莊重。
"程鴻漸勾結海淵盟,意圖劫持太子,所有證據確鑿無疑?"朱棣沉聲問道,目光如炬。
簡虞叩首:"回陛下,罪證確鑿。微臣搜出漢王與程鴻漸的密信往來,以及海淵盟提供的大量軍械。程鴻漸已對罪行供認不諱。"
殿中一片寂靜。片刻後,太子朱高熾出列,向朱棣施禮:“父皇,此事關係重大,還請三思。程鴻漸雖有罪,但是否真與二弟有關,尚需詳查。”
朱高熾麵容和善,身材略胖,舉止溫文爾雅。作為儲君,他處事穩重,說話滴水不漏。此刻為漢王說情,既顯示了寬厚之心,也暗合了“兄友弟恭”的儒家理念。
簡虞暗自觀察朱高熾。這位未來的仁宗皇帝,在曆史上以仁政聞名,卻在位時間極短。如今親眼見到這位傳說中的仁君,簡虞不禁心生敬意。
此時,殿門外傳來急促腳步聲。一名內侍匆匆進殿,在朱棣耳邊低語幾句。朱棣麵色驟變,怒喝一聲:“宣漢王覲見!”
不多時,朱高煦大步入殿。他身材高大魁梧,麵容剛毅,目光如電,舉手投足間儘顯王者風範。他向朱棣行禮,聲音洪亮:“父皇召兒臣何事?”
朱棣冷冷道:“程鴻漸勾結海淵盟,意圖劫持你皇兄,可有此事?”
朱高煦麵色不變:“父皇明鑒,兒臣與程鴻漸雖有來往,但絕無謀逆之心。此人若犯下大罪,必與兒臣無關。”
“那這些密信如何解釋?”朱棣揮手示意太監將證據呈上。
朱高煦接過信件,草草一覽,隨即冷笑:“父皇,這些信件皆是偽造!字跡雖像,但並非兒臣手筆。必有人欲陷害兒臣!”
他目光銳利地掃向簡虞,“這位錦衣衛大人,似乎對兒臣頗有成見啊。”
簡虞心中一凜,但麵不改色:“微臣奉命查案,所得證據真偽,天日可表。若漢王殿下認為有誤,可請陛下派人重查。”
朱棣沉思片刻,突然問道:“簡虞,你可知誣告儲君是何罪名?”
簡虞抬頭,目光堅定:"微臣知曉。若證據有假,微臣甘願受誣告之罪,誅連九族。"
朱棣目光微動,轉向朱高煦:“漢王,若查無實據,朕自會還你清白。但若證據確鑿...”他沒有說完,但威嚴之意已然傳達。
"父皇明斷,兒臣告退。"朱高煦拱手,轉身離去。步履沉穩,背影挺拔,絲毫不顯慌亂。
退朝後,簡虞回到衙門,心情複雜。今日廷議,他直麵的不僅是漢王,還有整個皇室的權力爭鬥。身為穿越者,他對曆史走向了然於胸,卻也因自己的介入而感到沉重的責任。
“大人,您沒事吧?”張勇關切問道,遞上一杯熱茶。他察言觀色的能力極強,早已看出簡虞的心事。
簡虞搖頭,接過茶盞:“我沒事。隻是在想,漢王不會就此罷休。今日廷議,他表麵平靜,內心恐怕已是怒火中燒。”
趙虎在一旁粗獷地笑道:“怕什麼?證據確鑿,漢王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身!”他拍拍腰間刀柄,“有誰敢動大人,先過我趙虎這一關!”
簡虞莞爾,趙虎的忠誠總是如此直接而熱烈。相比之下,張勇則更為深沉含蓄,此刻他眉頭微皺,顯然正在思考什麼。
“張勇,你有何想法?”簡虞問道。
張勇沉吟片刻:“大人,此事恐怕沒那麼簡單。漢王在朝中勢力不小,尤其軍中多有擁護者。我擔心他會狗急跳牆,鋌而走險。”
簡虞點頭,張勇的擔憂正合他意。作為曆史研究生,他知道朱高煦性格剛烈,不會甘心認輸。曆史上的朱高煦在朱棣駕崩後曾發動叛亂,如今被提前揭露野心,恐怕會有更激烈的反應。
“加強戒備,密切監視漢王動向。”簡虞下令,“同時,派人保護太子安全,防止夜長夢多。”
喜歡大明錦官夢請大家收藏:()大明錦官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