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虞正欲追擊,忽聽南麵傳來一陣震天的喊殺聲,隨即是明軍的勝利歡呼。徐輝祖率部成功擊退了敵軍的進攻!不久,北麵也傳來捷報,林將軍成功守住高地,敵軍退卻。
"大人!"一名傳令兵奔來,"徐將軍傳令,敵軍主力已潰退,請簡大人前往南營商議追擊事宜!"
簡虞點頭,收刀入鞘,快步前往南營。一路上,他看到滿地的屍體和傷員,心中暗自歎息。無論勝負,戰爭總是以生命為代價。
南營中,徐輝祖正在處理傷員和戰利品。見簡虞到來,欣然道:"多虧簡大人預先識破敵軍計謀,我們才能占據先機,取得今晚的勝利!"
"漢王兵力雖眾,但指揮混亂,攻勢不成體係,顯然倉促出擊。"簡虞分析道,"這不符合他一貫的行事風格。恐怕另有隱情。"
徐輝祖若有所思:"或許與白龍洞的密會有關?漢王可能是為了掩護那邊的行動,故意發動這場進攻。"
簡虞點頭:"極有可能。若是如此,趙虎和張勇的任務就更顯重要。但我擔心他們潛入白龍洞,恐怕會遇到危險。"
"無需過慮。"徐輝祖寬慰道,"趙虎勇猛,張勇機智,再加上西域騎兵相助,應能完成任務。眼下,我們更需關注的是如何乘勝追擊,徹底擊潰漢王部眾。"
簡虞讚同地點頭,與徐輝祖商議起追擊方案。他們決定趁敵軍士氣低落,明日拂曉發動總攻,一舉摧毀漢王的軍事力量。
次日清晨,旭日東升,大地蘇醒。徐輝祖大軍整裝待發,準備向漢王駐地發起進攻。
就在此時,遠處塵土飛揚,一隊騎兵疾馳而來。為首之人打著太子府的旗號,身後跟著數十名甲胄鮮明的親兵。
"太子府來人了!"前哨的士兵高聲通報。
徐輝祖和簡虞連忙出營相迎。來者正是太子朱高熾的心腹謀士,王鼎。他翻身下馬,向徐輝祖和簡虞行禮。
"徐將軍,簡大人,太子殿下有急令。"王鼎取出一封密令,恭敬地遞上。
徐輝祖接過密令,快速瀏覽後,神色凝重地遞給簡虞:"你也看看。"
簡虞接過密令,隻見上麵寫道:
"朕身染風寒,病勢沉重。漢王已回京探望,並與太子和睦相處。有關漢王叛亂一事,恐有誤會。著徐輝祖立即撤軍,簡虞速回京複命。欽此。"
落款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印鑒。
"這......"簡虞一時語塞,眉頭緊鎖。這封密令字跡確像皇帝親筆,印鑒也似真非假,但內容卻令人生疑。朱由檢不是明朝初年的崇禎皇帝,而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孫子,明成祖朱棣的父親朱元璋。如今在位的是朱棣,印鑒上怎會是"崇禎皇帝"的名號?
他將密令翻過來仔細查看,忽然在紙張背麵發現幾個極小的字跡,隻有在陽光直射下才能隱約可見:"假詔,太子被挾,勿信。"
簡虞心中一震,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不動聲色地將密令還給徐輝祖,暗中做了個提防的手勢。
徐輝祖敏銳地接收到簡虞的警示,表麵上仍恭敬地對王鼎說:"太子府的密令,我等自當遵從。不知王大人此行,還有何指示?"
王鼎麵色如常,聲音平穩:"太子殿下特意叮囑,請徐將軍立即班師,簡大人即刻啟程回京。事關重大,刻不容緩。"
簡虞上前一步,故作恭敬地問:"王大人遠道而來,必是勞累。不如先在營中歇息片刻,我等即刻準備啟程。"
王鼎微微搖頭:"多謝簡大人好意,但太子殿下命令緊急,我等不敢稍有耽擱。"
簡虞與徐輝祖對視一眼,心照不宣。這所謂的"王鼎",恐怕並非真人,密令也是偽造的。真相隻有一個——漢王見軍事進攻失敗,改用詭計,意圖瓦解明軍。
"既如此,我這就下令全軍準備撤退。"徐輝祖故作應允,轉身低聲對身邊親兵吩咐幾句。
親兵領命而去,不多時,營中號角齊鳴,似是準備撤軍的信號。王鼎看到這一幕,麵露滿意之色。然而,就在他稍稍放鬆警惕的瞬間,簡虞突然出手,如閃電般製住了他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