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開竅於耳,心氣不足則耳鳴;氣血不能上榮則頭暈。這些都是心腦血管問題的前兆。”季瑤解釋道。
“看來陳伯伯的病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這番話讓陳林對季瑤的醫術更加信服。他看著月光下季瑤專注整理藥材的側影,忽然覺得這個兒時記憶中沉默寡言的小姑娘,已經變成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女性。
第二天,季瑤如約前往陳林家。
她為陳老漢做了詳細檢查,望聞問切一絲不苟。
“陳伯伯的心氣很虛,脈象細弱而結代,這是典型的心律不齊。”季瑤診斷後說。
“我先開七服藥,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為主。服藥期間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緒平穩。”
她取出紙筆,流暢地寫下一張藥方。
陳林接過一看,字跡娟秀而有力,藥材配伍精妙,劑量拿捏精準,完全不像普通鄉村醫生的手筆。
“這些藥材...”陳林有些為難,“有幾味藥恐怕縣裡藥店都配不齊。”
季瑤微微一笑:“不用擔心,我藥箱裡都有備。我先配三天的量,之後的藥我可以幫你從城裡寄來。”
陳林感激不已,堅持要付藥費。
季瑤推辭不過,隻收了成本價:“鄉裡鄉親的,不必客氣。”
接下來的日子裡,季瑤每天都會抽時間去看望陳老漢和季大伯,根據病情變化調整藥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位老人的恢複速度令人驚喜——陳老漢的心悸氣短明顯減輕,已經能下床慢慢走動;季大伯的腫傷基本消退,疼痛消失。
村民們親眼見證這些變化,對季瑤的醫術更加信服。
來找她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季家小院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季瑤從不推辭,但也立下規矩:急症重症優先,小病小痛按順序來;貧苦人家分文不取,條件好些的隻收藥費;所有診金明碼標價,絕不多收一分一毫。
她看診時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病因和防治知識,教村民如何通過飲食調理預防疾病。
“防病重於治病。”她常這樣說,“很多病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平時注意比病了再治更重要。”
一周後的傍晚,陳林再次登門。
這次他帶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
“季瑤,這幾天我一直在觀察你治病。”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是縣一中的生物老師,對中醫很感興趣,能不能向你請教一些中醫基礎理論?”
季瑤欣然同意。
兩人坐在院中的老槐樹下,從陰陽五行講到臟腑經絡,不知不覺聊到月上中天。
陳林的悟性很高,總能提出深刻的問題。
季瑤也很久沒有與人如此暢快地探討醫學了,她將自己這些年的學習和臨床經驗娓娓道來,聽得陳林如癡如醉。
“季瑤,你真是個寶藏!”陳林由衷讚歎。
“你的醫術和醫德,讓我對中醫有了全新的認識。”
季瑤望著天邊的明月,輕聲道:“中醫不僅是醫學,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教會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平衡身心。這些智慧,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傳承。”
就在這時,季時安揉著惺忪的睡眼從屋裡走出來:“媽咪,該睡覺了。”
季瑤這才發現已是深夜,歉意地對陳林說:“不好意思,一聊就忘了時間。”
陳林連忙起身告辭,走到門口又回頭:“季瑤,周末縣裡有場中醫藥文化講座,你有沒有興趣一起去?我覺得主講人的水平遠不如你,你應該去給大家講講。”
季瑤愣了一下,隨即笑道:“我還是不去了吧,講學這種事情還是交給專家吧。”
但陳林的眼神異常認真:“不,季瑤,你值得更大的舞台。你的醫術和理念,應該讓更多人受益。”
季瑤沒有立即回答,隻是抬頭望向滿天繁星。
在那深邃的夜空裡,她似乎看到了更遠的未來——一個中醫能夠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的未來。
而她自己,或許真的可以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無論大小。
喜歡被渣男拋棄後她帶著孩子回來複仇請大家收藏:()被渣男拋棄後她帶著孩子回來複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