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艦隊快速穿過大黑山島,向著渤海海域的中心位置而去。
駛離黃海的同時,高原這邊將15艘潛艇留了下來,布防在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上。
人民軍青島艦隊這邊在行進的同時,日軍這邊正悠閒地喝著下午茶呢!
距離津市的12海裡的海麵上,一支龐大的艦隊正懸停在這裡。
位於正中心位置的兩艘航空母艦的艦尾位置懸掛著一麵日本海軍獨有的“旭日旗”。
在這兩艘航空母艦正前方的位置,兩艘碩大的戰列艦整齊地排列著。
這兩艘的艦尾位置同樣懸掛了“旭日旗”,隻不過,其中一艘的艦橋上懸掛起了中將旗。
這麵中將旗代表的含義可不少。
首先,第一個含義這艘艦艇是旗艦。
第二個含義這次行動的指揮官軍銜是中將。
日本海軍的軍銜旗區彆整體上不是很大,整體都是以“旭日旗”為主。
少將旗的上下位置為兩條紅色條紋,而中將旗隻有上部位置有紅色條紋,下麵是空白的。
至於大將旗就更簡單了,上下兩個位置都是空白的。
沒錯,這次“清剿”特混聯合艦隊的司令官是日本海軍中將牧野康夫,而他所選的旗艦正是眼前的這艘戰列艦。
這兩艘戰列艦全部屬於“金剛級”高速戰列艦,名稱分彆為“比睿號”以及“霧島”號。
而作為旗艦的正是“比睿號”戰列艦。
“金剛級”高速戰列艦共有四艘,剩餘的兩艘分彆是“金剛號”以及“榛名號”。
其基本數據為艦長222米,艦寬為31.02米,吃水深度為9.6米,排水量標準為噸,滿載排水量為噸。
最快航速可達到30.3節,滿編製艦員有1300人。
武器裝備4雙聯裝356毫米45倍徑的主炮,14單裝的152毫米50倍徑的副炮以及4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40倍徑的高射炮。
裝甲厚度,側舷位置裝甲為203毫米,甲板為102毫米,炮座底部為343毫米,炮塔的前部位置厚度為254毫米,司令塔位置厚度也是254毫米。
可以說,“金剛級”高速戰列艦和人民軍這邊的“依阿華”級戰列艦根本沒有可比性。k7主炮,k8穿甲彈射程為38公裡,可穿透570毫米垂直裝甲。
反觀“金剛”級戰列艦這邊,8門356毫米45倍徑主炮,最大射程約30公裡,穿甲能力有限。
火力上麵,“依阿華”級戰列艦完虐“金剛”級戰列艦。
防空火力這邊就更不用說了,20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密集防空網,更重要的是其配備的k8火控雷達和先進彈道計算機。
這簡直就是跨時代的產物。
兩相對比之下,日本海軍已經輸了一半。
這裡有人會有些疑惑,在其印象裡航空母艦這種大玩意不應該才是特混艦隊的旗艦嗎?!
怎麼到了你這,一艘戰列艦成為了特混艦隊的旗艦。
這還真不是,日本海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大艦巨炮”的思想束縛住,根本沒有將航空母艦放在心上。
所以,幾乎每一次作戰都選用戰列艦作為旗艦。
而這一次也是不例外。
“比睿號”戰列艦上,特混艦隊司令官牧野康夫正帶著人員視察艦上各個地方。
此時雖說已經進入秋季,但整個特混艦隊的鬼子還是身著日本海軍的夏季作戰服飾。
牧野康夫身著筆挺的白色海軍製服,肩章上兩顆金黃色的星星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刺眼。
其身後跟著一眾參謀以及艦長,所有人都保持著恭敬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