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遠的計劃分兩步走。
第一個自然是字麵意思上的報複行動,第二個就是較深一層意思的“報複”行動。
第一個字麵意思上的報複行動很好理解。
華夏有句話叫做:來而不往非禮也。
既然日軍已經搶先一步動手,那宋明遠這邊也就沒有任何可猶豫的了。
早在人民軍組建之前,宋明遠所領導的獨立團就有一支特務連。
特務連在當時的作用就是保護長官,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
後來人民軍成立,特務連正式改組成為“利刃”。
並且,宋明遠親自找尋了一整套的特種部隊訓練手冊以及各種大綱。
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利刃”從來沒有收到過執行任務的命令,全部在秘密基地進行訓練。
“利刃”從最初的一個連規模,發展到現在已經初具規模,總人數已經達到兩千多人。
彆看人數已經達到兩千多人,但真正的精銳卻隻有六支部隊。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隻有這六支特戰隊擁有名字,其餘的人皆是菜鳥。
在這裡他們不會有名字,有的隻是身上的數字。
每支特戰隊的隊員隻有8個人。
也就是說整整兩千人的建製,真正能夠擁有名字的人才隻有48人。
當然,也不是說你成為這48人當中的一員就安全了。
每個周都會進行積分戰考核,你隻有排名位於48名以後,不好意思,自動退出。
可不要小瞧這個積分戰考核。
不用想,這玩意全都是宋明遠想出來的。
為的就是培養出來全能型的特種部隊,從而在今後的戰爭中起到一些關鍵作用。
積分戰考核不僅要考你軍事素養、軍事技能等等,還要考核你基礎的醫療知識、基礎的機械運行原理以及重要的維修技能。
還有通信器材的使用等等。
在這裡就是這麼殘酷。
隻有真正的全能型戰士才能在這裡生存下去。
按照宋明遠的話來說就是。
什麼叫做“利刃”?
就是要讓你們每一個人都像一把“利刃”一樣狠狠刺進敵人的胸膛。
而刺進敵人胸膛的前提就是成為“利刃”。
在這個地方,“多能”是基本原則。
雖說一支小隊有八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要的職責,但所有的成員都必須接受交叉訓練,精通彼此的技能。
就這樣說吧。
醫療兵除了學習該有的東西以外,他還必須是指揮官的合格替補。
通信兵除了會各種通信器材的使用,還必須是一名神槍手。
一個八人小隊,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通常會再次拆分成四人的特戰小隊。
四人特戰小隊,包括組長、副組長、通信兵以及醫療兵。
組長不用說就是小隊的指揮官,核心大腦。
副組長除了指揮之外,還是狙擊手和爆破專家,負責關鍵的火力支援。
通信兵和醫療兵跟上述所說是一樣的道理。
這種高度的冗餘性確保了在任何成員傷亡時,小隊依然能夠保持戰鬥力並完成任務。
而這一次,宋明遠為了報複小鬼子的細菌戰部隊,決定動用“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