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下午時分,龐大的機群在空中飛過。
從魯省起飛,經過豫省,直抵紅色聖地。
安市東關機場是這塊紅色聖地對外聯係的重要空中通道,同樣在開展外交活動中發揮了特殊作用。
機場於1935年由國府軍東北軍第六十七軍修建。
後在1936年12月,東北軍南撤,機場隨後被接管。
為了適應抗戰的需要,後續安市軍民對機場進行了多次整修。
由於事先發過電報知會過,所以沒有發生想象中的烏龍事件。
不過饒是如此,還是驚動了不少地麵部隊前來圍觀。
大家都是窮苦百姓出身,自然是沒有見過如此巨大的飛機。
當巨大的“大力神”運輸機降低高度,緩緩降落在東關機場略顯簡陋的跑道上時。
一旁等候的人群,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驚歎。
“額滴個娘唉……這鐵鳥兒咋這般大咧!”
一位操著濃重方言的年輕戰士瞪大了眼睛,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其身邊的戰士們也都是一臉震撼,他們見過最多的就是雙翼“老烏鴉”,何曾見過如此龐大、造型奇特的鋼鐵巨鳥?
飛機緩緩滑行,最終穩穩地停在跑道儘頭。
運輸機巨大的身軀幾乎占據了機場視野的大半,其帶來的壓迫感和先進感,與周圍黃土高原的蒼茫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艙門打開,李念三的身影率先出現在門口。
他深吸了一口熟悉的、帶著黃土氣息的空氣,臉上難掩旅途的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原因很簡單,他看見了不得了的一幕。
一位首長同誌正在機場上帶隊等候著。
他沒有想到,會是領導迎接他,於是,快步走下舷梯,向領導進行敬禮以及握手。
“辛苦了,念三同誌!”
拎著他的手,目光同時看向後方那幾架龐然大物。
隨後,趙剛下飛機後,雙方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和寒暄。
一段時間過後,等趙剛想要帶走的“煙草”卸完以後,一行人這才離開東關機場前往窯洞。
車輛在黃土高原的土路上顛簸前行,車後卷起陣陣煙塵。
車內,李念三的興奮勁仍未平息,他忍不住和隨車的同誌進行分享。
而前車內,趙剛也在和領導進行親切地攀談。
一路上,總能聽到車內傳來爽朗的笑聲。
從這就可以看出,雙方的初次會麵是圓滿的,是成功的。
車隊駛入城區,沿途可見忙碌的軍民和樸素的窯洞。
雖然條件艱苦,但這裡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渾身充滿乾勁。
雖是寒冬臘月消寂的景象,可在他們身上趙剛能夠看見生生不息的神采。
他透過車窗仔細觀察著這一切,心中對這片土地和這裡的百姓,不禁多了幾分敬意。
很快,車隊抵達了目的地。
說是目的地,其實離真正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也不是很遠。
趙剛這次前來,帶的人並不多,加上他自己一共也就七個人。
兩個助手,四個警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