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庫克的介紹,齊立昂驚奇的說道:“有火在燃燒?難道那裡是‘虞淵’?”
屋裡的眾人不知道齊立昂說的是什麼,都疑惑的看著他。隻有晴奈衝他點了點頭,同意他的這種說法。
“真的有這個地方?”齊立昂嘴裡喃喃自語道,“難道老人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齊立昂旁邊的晴奈也是一副這般模樣,好像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讓他們兩人感到震驚和恐慌。
“立昂、晴奈,你們怎麼了?”庫克看到兩人的神情,焦急地問道:“‘虞淵’是什麼?一切都是真的!又是指什麼?你說話啊!”
在庫克的一連串追問下,齊立昂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連忙為自己的失態做了解釋:“不好意思,因為我們今天的經曆真是太奇妙了,也真的太匪夷所思了。”
齊立昂穩了穩心神才又解釋道:“今天上午在希瓦古城,我和晴奈躲避那場沙塵暴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當地的烏茲彆克老人。在他家裡,老人給我們講了很多古代中國和花剌子模之間的故事,其中就講到了早上館長提出的那個疑問,為什麼在唐朝的時候,花剌子模會被稱作‘火尋國’。”
齊立昂說的這個問題一下就把大家的心揪了起來,科利爾館長更是急切的問道:“立昂,那位老人是怎樣說的呢?”
齊立昂回答:“館長,您提出來的疑問‘火尋國’和當地被稱作‘太陽的土地’是有聯係,老人也給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答。”
眾人一聽都很驚訝,催促道:“快說,快說!這裡麵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老人說他也是從自己多年搜集的奇聞軼事中得到的線索,沒有任何的科考依據,我們也認為隻是一個有趣的故事罷了。但是現在看來,好像還真不是巧合,這中間似乎有著某些聯係。這個故事這要從一個中國遠古時代的神話說起……”
齊立昂就將白天在科比洛夫老人家裡的那場談話,一五一十的講給了大家聽......
花剌子模的落日景色美得令人窒息。從烏爾根奇城往西看,天際間的晚霞絢爛多彩,從天空到地麵的色調由青漸紫層層疊疊煞是好看,晚霞包裹的那枚黃澄橙的夕陽在雲裳之中起起伏伏,猶如一顆破殼的蛋黃遍撒金光,讓城市裡的每一座建築都披上了一層富貴的金黃色。有道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不幾時這如金的夕陽便沒入到飄渺的暮霧之中,天色也就漸漸的黑暗下來。
此時,多巴哥賓館已經燈火通明。在科利爾館長房間裡的隊員,很多人都沒有吃晚飯,雖然已經是饑腸轆轆,但是卻沒有人抱怨或者走開。他們正興致勃勃的聽齊立昂給大家講述,今天從科比洛夫老人那裡聽到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秘聞和趣事。
待到齊立昂將白天與老人的對話給大夥講完,眾人都覺得老人思路清奇,令他們大開眼界。也都紛紛議論,這樣一位垂暮的烏茲彆克老人,居然能將古代中國和花剌子模兩地的聯係研究的如此透徹,真是讓人肅然起敬、心悅誠服。
不過很快,諸如成吉思汗屠城、契丹幫助花剌子模建國等相關事件,對眾人就失去了吸引力。所有人的注意力和討論重點,最終都集中到了老人自己搜集的那些故事上。老人對“誇父逐日”這則遠古神話故事的另外一種解讀,頗為新穎,並且認為花剌子模就是天邊和虞淵雖然讓隊員們不敢苟同,但是這種說法確實有存在的可能,即便沒有科考依據也是對遠古故事的另外一種猜想。眾人的心裡一直被“虞淵”是不是他們此行尋找的須彌座發現地這個問題牽引著,都急切的想要從中尋找到答案。
“誇父逐日”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一則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毫不誇張的說就連五歲的孩子也大都能講出這個故事。為了能夠讓大家儘量多的了解這則故事,科利爾館長甚至將正在餐廳大快朵頤的熊赳赳也請了過來,讓這位從小就在中國長大的胖子也參與了這次討論。
接下來,通過齊立昂、熊赳赳的講述和湯普森在網絡找到的一些材料,大家夥也就能夠基本了解了這則神話故事。
這則故事最早記載於中國古代的一部曠世奇書《山海經》中。而《山海經》中又有《海外北經》和《大荒北經》兩篇,都對這則故事有記載和描述。
《海外北經》的原文是這樣的,“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而《大荒北經》中又是另外一番記載:“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穀。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兩則故事描述的基本相同,說的都是一個叫做“誇父”的人在追逐太陽,最終被渴死了的故事。兩文有所不同的是,在《大荒北經》中的誇父是成功的,他在“禺穀”追上了太陽並逮住了它。
這個“禺穀”又稱作“虞淵”,《淮南子·天文訓》中描述:“日至於虞淵,是謂黃昏。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禺穀、虞淵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也被稱作“西極”,代表著天空西邊的儘頭。而科比洛夫老人言之鑿鑿的說,這裡,花剌子模就是傳說中的“虞淵”,也就是誇父捉住太陽的地方,因此,當地人才將此地稱為“太陽的土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是,這則故事裡還有很多讓人不好理解的問題,比如,誇父是誰?誇父為什麼要追趕太陽?虞淵在哪裡?他追到太陽以後又做了些什麼?等等一係列的問題讓大家非常迷惑,當然,這不但是隊員們目前麵臨的問題,也是千百年來的未解之謎,各種版本眾說紛紜很難說誰對誰錯。
“那麼,大夥一起說說看,這裡真的會是‘虞淵’嗎?”庫克提出了這個大家都在疑惑的問題。
“我覺得,‘虞淵’不是指的一大片廣闊之地,而應該是一處地方,或者說是一個入口。”齊立昂第一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科利爾館長點點頭:“立昂說的好!花剌子模或者它所在這片土地大約有好幾萬平方公裡,不可能都被稱作‘虞淵’。所以,我也認為如果這裡有傳說中的‘虞淵’,也應該是一個不算太大的地方,比如一座山,或者一座城堡這樣的地方……”
“不對啊!”還沒等館長說完,熊赳赳就插口道,“這不合邏輯啊!太陽可大了去了,他落下的地方怎麼會這麼小?一座城堡能裝得下它嗎?”
旁邊的湯普森很是不屑:“阿波羅先生,你還是太陽神的後裔呢?你有點常識好不好。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怎麼會真的落入地球?這是神話故事,這裡的‘虞淵’可能隻是代表某種儀式或者象征場所。”
科利爾館長哈哈一笑說道:“是啊!很多神話故事都是遠古先民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在現代人看來很多都是不符合邏輯甚至是反科學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