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咱們知青所的規矩你們也是知道的,條件實在是有限,比較拮據,所以……”
聽到這話,蕭學沐挑了挑眉,“哦,沒想到咱們紅星大隊還有人吃不飽飯的。”
聽到這話劉陽還是硬著頭皮幫忙解釋道:
“這新來的同誌這不是還沒有適應嗎,你們也知道大家都沒有乾過農活,他們都是第一次乾活,難免會有些不適應的。”
沒辦法,要是不解釋的話,萬一蕭學沐他們誤會是他想占他們便宜就不好了。
畢竟是他去叫的人,他又是知青點的負責人,他很容易被誤會的,他可不想給那些人背鍋。
劉陽的話的意思蕭學沐有什麼不知道的,雖說劉陽可能沒想著要占便宜的意思。
但蕭學沐可不認為這全部都是新知青的原因,隻不過是將鍋往新知青身上甩罷了。
當然,新知青背這個鍋也並不會有多冤枉,因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他們身上的。
畢竟這批知青有多次,蕭學沐也是知道的。
彆的不說,就一個祝音就差不多讓他給這批新知青下死刑了,那個方音也好不到哪去。
也不是他以偏概全,而是這批人是真的不咋地。
反正在他來看,就那個叫程奇和王秋菊的可能會稍微好一點點,其他的,就那樣。
那個叫程奇和王秋菊的也就是矮個裡拔個高個的,要是沒那些人的襯托,也不咋樣,特彆是那個叫程奇的。
因此聽到劉陽的話,蕭學沐點了點頭,讚同的道:
“確實,第一次乾活確實是不太適應的,不過這乾了大半年還沒適應,而且是一直都沒學會,也是個人才。”
這批新知青從某些方麵來說也何嘗不算是人才濟濟呢。
個個都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眼高手低,好吃懶做。
他們這批知青來的時候比他們來的時候要早,這樣的話,按道理來說今年來的這一批知青比他們那一批知青適應的要快一些的。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除了那個叫王秋菊的知青乾起活來和吳梅差不了多少,其他的,都已經秋收完了,都還沒有適應。
要說他們不適應下地乾活是因為從來沒乾過,而且從小嬌生慣養的學不會的話,那他們那一批裡麵哪個不是家裡嬌生慣養的。
即使是吳梅,也沒有下地乾過活,當然,他不算。
因為他有個空間,要是沒有空間的話,他也不會乾。
但是就是這樣,他們那一批人哪一個在秋收的時候拖了後腿。
要說從小嬌生慣養,他們這裡的人,哪個比得上薑琦和魏薇。
這兩個人來自未來,在她們眼裡,即使是這個年代極好的生活,在她們眼裡都什麼都不算。
彆說握鋤頭下地乾活了,家務活都不需要做,整天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再好好學習就行了。
但即使是這樣,她們兩個哪一個在那種搶收的時候拖了後腿,那個時候她們兩個哪個不是拿命在乾?
她們兩個掙的錢和糧食彆說養活她們兩個自己了,養活一個小家庭都沒事。
要說嬌氣,那個比得上劉嬌嬌,但劉嬌嬌在秋收的時候也沒有拖後腿的,一直在以自己儘最大的能力乾活。
而且她掙到的錢和糧食養她自己,彆說吃好,但吃飽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這批新知青呢,他們那批人除了王秋菊乾的還行,其他的,哪一個都比不上劉嬌嬌,要知道這裡麵可還是有男人的。
個個都眼高手低,乾活挑東揀西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這個太臟,那個扛不動的。
但是他們可沒有劉嬌嬌那個家底給他們托底、托舉的。
這到底是因為學不會還是態度沒有端正,眼瞎的人都知道。
不僅是新知青,老知青也是,這批老知青裡麵也還有不少人乾活連魏薇和薑琦都比不上。
要說魏薇和薑琦是因為有大隊長的關係在,給她們安排去搓玉米,再加上她們兩個有搓玉米的外掛在,那吳梅呢?
那批老知青裡麵有幾個人是比得上吳梅的?屈指可數,就連男知青裡麵比得上吳梅的都屈指可數。
這是什麼原因,蕭學沐和魏薇都心知肚明,懶得出奇。
隻不過有這樣的人在也不奇怪,主要是紅星大隊這個隊的條件,放在全國來看都是排在前麵的。
這樣的條件,但凡家裡有點關係的,知道這個地方的,有點門路的,都會往這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