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所謂的施工隊,就是老師和保安之類的人員,甚至可能需要學生家長協助。
其實學校本不該參與這些事,但因小學食堂對教師免費開放,節省下來的菜錢可以加到工資裡,這對全校師生都是好事。
因此學校得知消息後,主動提出要嘗試種植。
“冉老師很出色,不僅有能力還有學曆,是我們重點培養的對象,之前一直缺個機會轉正,現在正好有了合適的契機!”
冉老師沒想到困擾許久的問題竟這麼快解決。
“冉老師,這次的事就交給你負責,年輕人能力強,要是遇到不懂的直接找何主任——我已經跟老楊說好了,你就彆推辭了。”
“您太客氣了,即便事先沒打招呼,我也隨時可以找您!”
何雨柱哼著小調,覺得跟冉老師聊天很開心,今天的炫耀也算得上高級了。
這個年代確實不錯!
隻是他一個人這樣認為。
隨後,何雨柱開始忙碌起來,既要操心工廠采購,又要關心學校的溫室大棚建設。
家裡秦淮茹和寢室裡的於莉讓他在精神與體力上都感到疲憊,但他卻覺得累並快樂著。
“小何主任!”
楊書記見到何雨柱後熱情地揮手。
“楊書記今天還有空看電影?”
何雨柱和秦淮茹坐在長椅上。
今日專為領導放映,人數不多。
"最近太累,來放鬆一下。
"
"廠長好!"秦淮茹熱情問候。
"你好,秦淮茹同誌——柱子,全廠人都羨慕你,你媳婦現在可是廠花。
"
楊書記雖已四十多歲,這話卻也是對何雨柱的客氣。
確實如此,廠裡女性容貌排名,秦淮茹穩居榜首。
"沒辦法,魅力使然。
"
"少自誇了——我今天有事找你。
"
楊書記突然神情嚴肅。
"怎麼了?"
"咱們廠的溫室大棚項目已全麵竣工,第二批蔬菜也已發放完畢。
"
"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莫非上麵叫停了?"
何雨柱瞪大雙眼。
若真如此,未免太不近人情!
這對誰都算好事!
"怎麼可能,彆緊張,不是所有人都心懷惡意——這是上麵給你的嘉獎。
"
廠長眼中滿是羨慕。
何雨柱察覺到廠長的表情。
能讓廠長羨慕的,會是什麼呢?
何雨柱的好奇心被勾起。
"這幾日沒看報?"
廠長見何雨柱連電影都不想看,還故意賣關子。
正看電影的許大茂也在猜測。
他伸長脖子想看清楚。
"報啊,還真沒怎麼看,不過是表彰我的新聞罷了,這種事我都習慣了。
"
"你這小子,不吹牛能活?"
楊書記遞過一張報紙。
"首都溫室大棚建設如火如荼,取得重大突破!在第三軋鋼廠後勤主管何雨柱的提議和努力下,菜價降低,工人收入增加!"
這篇報道有些誇大其詞,但言辭直白。
標題上方仍是偉人語錄,而第二版則完全聚焦於何雨柱!
若是在抖音上,何雨柱這樣的身份肯定早就火遍全網了,怕不是分分鐘就能達到百萬點擊。
“何雨柱,第三軋鋼廠後勤主任,擅長廣播和廚藝。”
“溫室大棚技術打破了自然限製,不僅能全年種植作物,還大大縮短了生長周期。”
各大媒體幾乎都在報道這一創新成果。
何雨柱疑惑地看著楊書記。
“怎麼儘寫這些?
我看了都覺得臉紅,也就我媳婦把報紙全剪貼保存,說是留作紀念——”
“胡說八道!”
秦淮茹紅著臉輕擰何雨柱。
可她確實這麼做了。
她認為這是無上的榮耀,丈夫救了那麼多人。
秦淮茹來自鄉下,深知農村的艱辛。
夏季雖適合耕種,但遇到災害,糧食根本不夠吃,更彆說冬季儲存蔬菜。
如今有了溫室大棚,原本還未到播種時令,卻已收獲了幾茬。
前幾天嶽母來探望,帶走了許多新鮮蔬菜。
因是何雨柱嶽父母所在的村子,生產隊優先為其修建了大棚。
秦母此行不僅帶回大量蔬菜,還有不少豬肉。
何家衣食無憂,對於感恩者,總是給予厚報。
秦淮茹雖欽佩,但被丈夫在外人麵前公開提及此事,反而感到些許尷尬。
“確實值得宣傳——我讓秘書定期送來最新報紙。”
楊書記笑道。
“柱子,仔細看看彆的新聞。”
“我國首台電視機在天港市工廠誕生,命名為‘首都牌’!”
提前了!
何雨柱十分驚訝。
按原計劃,這應是1958年的事。
難道自己的到來改變了曆史?
“電視?”
秦淮茹也跟著重複了一遍。
“沒錯,因為你的貢獻,那位高層主動放棄屬於他的電視,送給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