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前,大領導曾醉後透露,因資金挪用,許多項目被迫停工,這給當時的何雨柱帶來極大壓力。
新時代固然偉大,但也百廢待興。
舊時代掌權者的貪腐導致金銀流失,致使新政府貧困,百姓與國家皆貧弱。
然而,這個時代的人們充滿乾勁。
何雨柱初到香港時,負責人直言願為理想獻身。
幾次與基層乾部共餐,他借機擦淚。
觀看電影《長津湖》時便已感動至深,親曆現實更令他感慨萬千。
在這變革的時代裡,即便何雨柱是個穿越者,也被深深觸動,逐漸發生改變。
原本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娶妻生子,把此處視作影視劇中“副本”
的何雨柱,早已融入這片土地。
當大領導講話時,現場陷入短暫沉默。
儘管他們已取得不少成就,但如果因疏忽損壞設備,哪怕付出生命代價也無法彌補國家損失。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所有副廳級乾部的共識。
先前還熱鬨非凡的氣氛,此刻變得凝重。
何雨柱明白大領導施壓的目的,預料會有轉機,內心卻依舊感慨萬千。
“各位隻要清楚自身職責就好。
何廠長之前已對你們進行過培訓,相信大家都認識到了培訓的價值。”
大領導深諳此道,尤其在培訓期間設立排名和榮譽激勵機製,能有效激發學習熱情,使成效顯著。
那段持續半年多的培訓成果斐然,連當初挑剔的廠長調離後也坦言後悔。
“何廠長確實有一套,和他相比,我這半輩子活得簡直毫無意義。”
雖然這話帶著玩笑成分,卻也表露了他的態度。
如今龍國再無如此年輕的廠長,彆說廠長,連主任級彆都鮮見這般年輕的身影。
多數人年紀更接近何大清或許大國,甚至更大。
因此,在非原則性問題上,何雨柱對他們多持寬容態度——開玩笑除外。
身為兩世四九城的居民,這種貧嘴習性始終難改。
“年輕人學習能力強,接受新事物快,這是自然現象,不必過於自卑。
既然有人勇於創新,那諸位的任務便是保持穩定。
關於培訓的事,我會和何雨柱單獨溝通。
你們隻需專注生產,年後會根據情況分彆批準擴大規模的提議。
若有分廠員工想增加收入,可安排周六日加班,或調整部分人員從白班轉為夜班,以提升產量。”
大領導雖感無奈,但現狀確實令人鼓舞。
上半年在鋼鐵行業的投入巨大,如今若想進一步擴展,仍需資金支持,培訓、食宿等都需要成本。
上級已明確要求,必須讓投資回報數倍後才能繼續推進。
就像農耕領域,每當見到他,農民們總帶著質疑的眼神,仿佛在說:“你投入這麼多資源,又擁有如此優秀的人才,結果卻這般平庸?”
“眼下正是節衣縮食的時候!另外,各分廠雖然產量領先,但絕不能忽視溫室大棚的重要性。
上級對此下達了嚴格指令,因應天災人禍,農業收成依然捉襟見肘。”
會議結束後,其他廠長陸續離開辦公室,唯獨何雨柱被留下來。
“我說大領導,難道上麵真是這麼傳達的?
照理說我早該有所成就了。”
何雨柱的大伯曾提到,他展現才華的時間較晚,可能會受到影響。
而他研發的糧食增產技術雖在推廣,但見效尚需時日。
這次並非大領導要求留下何雨柱,而是他自己主動提出的。
“鋼鐵產值的數據如何?”
何雨柱漫不經心地問。
“僅半年,便接近過去幾年的總和……”
大領導答道。
“過去幾年合計不過2000萬噸,今年半年就超過1000萬噸了嗎?”
何雨柱故意表現出驚訝。
其實,在他心中,這些數據還遠未達到理想狀態,現有設備的潛力尚未完全挖掘出來。
若改為24小時不間斷生產,產能還能再翻一倍甚至更多。
直接達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生產力水平!
到那時候,國際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行了,我明白這都是你的功勞,有話直說吧。
"
大領導苦笑著說道。
"那個...冉秋葉最近怎樣?"
何雨柱兜了這麼大一圈,自然不是為了索取什麼。
也不是為了謀求官職或財富。
在去熊國前毫無保留給予自己的冉秋葉,讓何雨柱始終牽掛於心。
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單純質樸,尤其是女孩子更為天真,一旦付出便很少改變。
想起那天為冉秋葉吹奏的《喀秋莎》口琴曲,何雨柱心中五味雜陳。
更多的是思念。
"你也清楚,那是一次上級任務,每個人都有限額,還需經過短期培訓與考核。
隻有成績達標、政審合格者才能參與。
最關鍵的是...這事必須保密!"
保密...涉及如此重要的技術,怎能不嚴守秘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應該能順利回來吧?""這很難說,我並非主管領導,也無法多問。
若有書信,可直接交給我...但肯定會被檢查,兩國都會嚴格審核!至於電話,根本彆想了!"
何雨柱聽後頗感意外。
連大領導對此也不能過多乾涉嗎?
"不會有危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