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他們家來了個親戚——等何明昊他們長大,我可不會讓他們跟棒梗玩,有那樣的媽和奶奶,早晚學壞!”
歲月如流,五年匆匆而過。
何雨柱穿著大衣,抖了抖身上的雪。
“爸爸!”
何明昊和何映雪跑過來。
五年過去,何雨柱顯得更成熟些,但依然年輕,畢竟才二十多歲。
秦淮茹愈發美麗,長發盤起,穿得也鮮豔。
在影視劇中,她總是穿著破棉襖。
那時秦淮茹帶著三個孩子和婆婆,僅靠微薄的工資,生活都艱難,更彆說打扮。
嫁給了何雨柱後,工作體麵,丈夫又是廠長,根本不缺錢。
她的任務就是照顧孩子。
這樣的生活,在新社會也許會被說成弱化女性形象,但在當時,這就是幸福。
秦淮茹如今已調職,不再是倉庫管理員了。
閒暇時整理資料,回家後便照料孩子、處理家務,兩個孩子被悉心嗬護。
“乖孩子們,讓爸爸抱抱!”
何雨柱蹲下身子,一把摟住了兩個孩子。
“聽說秦京茹這周末回來,想跟何雨水聚聚。”
秦淮茹已備好飯菜。
三年前,培訓基地就開始籌建,何雨柱作為負責人兼校長,功不可沒。
秦京茹畢業後直接成為代理主任,雖職務不高,卻從農村女孩蛻變為如今的成功女性,身邊不乏仰慕者。
“是嗎?
也好久沒見她了,最近她在忙什麼?”
秦淮茹好奇地問。
“新設備到了,全國的煉鋼廠技術員都會來此學習,基地預計下半年正式運營。”
“基地建這麼久,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秦淮茹接過何雨柱的大衣,將菜肴擺上桌。
“上麵要求嚴格,這批設備需調試安裝,京茹能趕回來,很用心。”
“何雨水剛畢業,正等待分配,自然要回來探望。”
“老四近況如何?
怎麼沒見他回來?”
秦淮茹為哥哥夾菜,問起自家弟弟。
“挺好的,已在三車間擔任技術員,比秦大易強多了。”
秦淮茹的弟弟踏實勤奮,遠勝大哥秦大易,即便同住一院,兩人也鮮少交流。
“真不錯!升得很快啊。”
秦淮茹開心地說。
“我沒幫忙,全靠他自己努力,還在培訓中心拿到不少證書。”
何雨柱倒了一杯燒酒。
“我就不喝了,今晚還得照看孩子。”
秦淮茹笑著搖頭。
五載光陰仿若未曾於秦淮茹容顏刻下絲毫歲月印記,她依舊如初見般年輕,全然不似已有兒女的母親。
“爸,咱們一起喝兩杯吧!”
何明昊繼承了兩人長處,還多了幾分何雨柱的幽默。
“行了吧,等你有空陪我喝再說吧!不如等著映雪找個好女婿,到時候一起喝更痛快!”
何雨柱聞言大笑,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腦袋。
“老五也快畢業了,這下你們兩口子總能輕鬆些了吧。”
秦淮茹聞言喜上眉梢,輕輕點頭。
秦家如今生活富足無虞。
“柱子,外麵議論紛紛,說辭都不怎麼中聽。”
秦淮茹突然開口。
“我知道,這種事哪能瞞得住。
不就是說我有了媳婦就疏遠父親嗎?
可淮茹,你也清楚,當年何大清帶著白寡婦上門討房的事吧?”
提起往事,何雨柱便氣憤難平,甚至想直接找上級理論。
當時恰遇一位農民相助,交付了一百斤大米,才平息此事。
一百斤大米,在兩個月後已不再貴重,第二年每戶人家的大米都成倍增長。
到去年,大米的定量供應甚至取消了,隨時都能花錢購買!
估計何大清和白寡婦得知後都要崩潰了!
“不錯,這五年來,白寡婦那邊一直沒敢來找麻煩。”
秦淮茹淺笑回應,這已是他們最失敗的一次謀劃。
三叔每每提及此事,都當作笑話講,院裡人聽了也都忍俊不禁。
如今一百斤大米不過三月工資便能購得,而糧食增產技術已推廣至全國。
這種新大米的口感雖略遜原種,但普通食客難以察覺差異。
關鍵在於其生長周期短、產量高,除偏遠地區外,其他地方早已無需為稻米發愁。
五年多以來,何雨柱始終婉拒農民伯伯邀請他投身農業部工作的提議。
三年前,他關於改良大米的研究成果還被官方媒體報道過。
龍國當時掀起了一陣熱潮,何雨柱幾乎成了人們的信仰。
有人說他是救世主,因為他拯救了許多人的性命。
原本注定要餓死的人們,現在都有了食物。
這就像鋼鐵生產飽和後會帶動其他行業一樣,糧食豐收也促進了養殖業、釀酒等行業的發展。
糧食豐收後,市場上的肉類供應充足,價格還略有下降,因為糧食變得充裕了。
這一切讓何雨柱一夜成名。
普通民眾或許沒太多感觸,但一些關注時事的官員和科學家,都明白何雨柱名字背後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