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深知諸子百家思想在民間根基深厚,處理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思想動蕩,影響秦國的穩定發展。她趕忙向嬴政奏明情況,君臣二人在鹹陽宮的書房內,就如何應對諸子百家的思潮展開了深入探討。
嬴政神色凝重,來回踱步,說道:“林悅,諸子百家各執一詞,其學說在民間漸有傳播之勢,若不加以管控,恐成大患。但我大秦以法家立國,變法圖強才有今日之盛,不可輕易動搖根本。此事該如何權衡?”
林悅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諸子百家學說流傳已久,皆有其獨到之處與擁躉。單純打壓,恐適得其反,引發更多不滿。依臣之見,不如舉辦一場‘百家論道’盛會,邀請各學派代表齊聚鹹陽,共商治國理政之策。”
嬴政麵露疑惑,問道:“此舉何意?若讓他們在朝堂之上暢所欲言,不會攪亂人心嗎?”
林悅趕忙解釋道:“陛下,這‘百家論道’,表麵上是讓各學派交流觀點,實則是為我大秦在思想領域樹立權威,彰顯陛下海納百川之胸懷。論道之時,可安排我大秦的法家學者與各學派辯駁,以法家之長,結合秦國實際,回應其他學派的質疑。如此,既能讓百姓看到陛下對不同思想的包容,又能明確大秦以法為本的治國理念不可動搖。”
嬴政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點頭說道:“此計甚妙。但需精心籌備,確保論道有序進行,萬不可讓場麵失控。”
於是,秦國向諸子百家廣發請柬,邀請各學派的知名學者、代表人物齊聚鹹陽,參與這場盛大的“百家論道”。消息一經傳出,天下震動,諸子百家紛紛響應。儒家、道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等學派,皆選派了本派的精英,準備在鹹陽一展風采,宣揚自家學說。
論道之日,鹹陽宮前的廣場上,搭建起了高大的論道台。台下,各國學子、秦國官員以及聞訊而來的百姓,人山人海,熱鬨非凡。嬴政高坐主位,林悅與一眾大臣分列兩旁。
首先登場的是儒家代表,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他拱手行禮後,緩緩說道:“陛下,秦國以法為綱,雖能強國於一時,但長久來看,應以‘仁政’為本。‘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若不以仁愛之心治理天下,百姓懼法而不懼德,終非長治久安之道。”
法家學者立刻起身反駁:“先生所言雖善,但如今秦帝國初立,天下方定,人心未穩。此時唯有以嚴明律法,方可約束萬民,維持秩序。若無律法威懾,奸邪之徒肆意妄為,何來‘仁政’施行之基礎?”
緊接著,道家代表站了出來,說道:“諸位皆言治國需有所作為,然道家以為,‘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過多乾涉。秦國統一之後,政令繁多,百姓疲於應付,莫若順應自然,無為而治,讓百姓休養生息。”
林悅微微一笑,起身回應:“道家追求自然無為,確有其深刻之處。但如今秦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複雜,若無統一政令,何以凝聚人心,推動國家發展?無為而治,在特定時期或可施行,但絕非當下秦國之良策。”
墨家代表也不甘示弱,大聲說道:“秦國征戰多年,百姓困苦。如今當踐行‘兼愛’‘非攻’,減少勞役,避免戰爭,讓百姓安居樂業。”
嬴政點頭,說道:“墨家‘兼愛’‘非攻’之理念,朕深以為然。秦國統一後,亦在努力減少戰事,讓百姓休養生息。然邊疆不穩,匈奴虎視眈眈,為保百姓安寧,國防建設不可鬆懈。至於勞役,朕已下令合理安排,以不影響百姓正常生活為前提。”
一整天的論道,各學派激烈交鋒,精彩紛呈。秦國的法家學者與林悅、嬴政等人,有理有據地回應著各學派的觀點,既展現了法家思想對秦國治理的重要性,又表明了秦國對其他學派合理理念的接納態度。論道結束後,百姓們對秦國的治國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諸子百家的代表們也對秦國的立場有了新的理解。這場“百家論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思想領域的緊張局勢,為秦國在國策堅守與思想包容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喜歡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請大家收藏:()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