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立馬大喜:“謝老師!額……我忘了,我不會騎馬。”
李善長:“……不會那就找時間學,走吧。”
然後一行人便通過皇宮的正南門正陽門進到了皇城之中。
一邊走,一邊李善長也是給李可介紹著這皇城裡的布局,“進了正陽門,左手邊是中書省、各軍府,以及太常寺、欽天監,更遠的,還有教坊司等,而右手邊,就是六部,以及太醫院、詹事府、還有你要去的翰林院。”
“翰林院的位置,就在進了正陽門後一直往右邊走,走到儘頭,再往北走,也走到儘頭,那便到了。”
李可作著揖:“弟子明白,就是往右往前走就是。”
李善長又道:“你初來乍到,一開始他們不會給你安排什麼活,你就負責看看彆人怎麼做的就好,你典籍的工作,主要是掌本院章奏、文移之事,並管理本院圖書,不過你也不必太過於在意,反正,日後老師肯定會把你再抽調出來。你沒事就跟著裡頭的人讀讀書,學學人家是怎麼寫章奏的就好。”
李可:“弟子明白!”
李善長又道:“如今翰林院的學士是宋濂,主要負責史料的編纂,另外還兼任太子的老師,侍讀學士是朱升,位在宋濂之下,隻不過,也談不上誰就比誰更高一些,官品的不同,隻能代表他們在學識上、在文壇上,可能存在著差距。宋濂是當世文臣第一,你可以好好地跟著他學。”
李可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明知故問道:“那老師您呢?”
李善長隻好白了他一眼。
李可又問道:“如果我要學習書法,那又該找誰?”
“你隨便找一個都比你寫得好。”
……
不一會的功夫,李善長便把李可給帶到了翰林院,而且,也跟翰林院的宋濂以及朱升見了麵。
目前,翰林院最大的,應該說是地位最重的,也就此二人吧。
雖然還有一些類似編修的人,但這些人在李善長看來,頂多算雜魚,壓根都沒有向李可介紹的必要。
“唷,左丞相怎麼來了?”
宋濂、朱升在見到李善長親自到來,也是連忙起身作揖。
李善長在給他們回禮後,也是開門見山地道:“這位便是李可,同時也是我剛收的弟子,他由於不熟悉路,於是我就帶他來認認門。”
兩人同時身形一滯,滿是疑惑,不過很快,又恢複了過來,一旁七十歲的朱升,原本都已是老眼昏花、鬢發皆白的這麼一個人了,此時聽到眼前之人就是李可後,也一臉驚訝地道:
“你就是寫出《論塞王體係,以及天子守國門》文章的作者?”
李可謙虛地給他們行了行禮,“小子可能思慮得還不夠成熟,若是學士們覺得有哪裡寫得不夠好的,希望你們可以多多指教,讓小子可以快快地進步。”
宋濂也來了興致,雖說他跟李善長的關係,其實不能談得上有多好,但畢竟以後跟李可都要抬頭不見低頭見了,那就沒必要在這把關係給弄得太僵。
說道:“我們可沒有指教的本事,因為你的這些想法,便是我們,也想不出來。真是後生可畏!允升,甚至他的塞王體係以及天子守國門,恐怕一點也不比你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差吧?哈哈!”
朱升,字允升也是跟著笑道:“確實一點也不差!”
李可便假裝不知道‘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什麼東西,引這幾個老家夥說,好家夥,一下子,便又讓他們回憶起青春往事了。若是能吃肉喝酒的話,估計這些老家夥都能立馬來上幾杯。
“沒想到朱學士還有這麼大的功勞!”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