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又道:“不過海洋凶險,除了巨浪、大風,還有海盜,所以陛下你還得派一些衛所兵,又或者是用民間招募的方式,由李以帶著,以便保護船上人員,以及財物的安全。”
“一艘船,可能再怎麼樣,也不能少於一百人。這船,還得定製。”
朱元璋此時也在想,做這樣的事,會不會太早了些。
不過想了想,其實他何嘗不想整個應天府人氣更旺一些,否則,他當皇帝給誰看?
得儘快地恢複應天府的各行各業才是。
如今是洪武二年,他今年四十一歲,再拖下去,自己能不能看到那個繁榮富庶的大明,都不好說。
乾脆便道:“你有任何要求,都一並寫在紙上,再呈上來吧。”
閒著也是閒著,乾脆李可也是現場就寫了起來。
適合遠航的船,你得造至少五艘吧,然後火炮,火銃,你得有吧,水軍五百,船醫托尼托尼·喬巴,以及助手,你也得整至少一個吧,甚至是好幾個,萬一瓜了,也能有其他人補上,還有熟悉航線的向導,以及操縱船的水手,還有船隻修理工,你起碼也得整吧。
還有一些負責登記貨物的文書的官職,你也得去招。
所以說,為何鄭和下西洋搞不下去,就光是給這些人發俸祿,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海貿不是說你船到了,裝完了貨物,你就可以返航的。
你得乘著季風出海才行,因此一年最多隻能跑一個往返,而且說不好還得跨年。
這時間成本就已經是擺在那裡了。
把以上這些都考慮完後,接下來就是排期,什麼時候開始造船,什麼時候要招人,另外……由於李可對海上航行這玩意,其實也不是很熟,所以接下來,他搞不好還得親自去一趟海邊。
還得跟當地的一些海商,進行多多交流。
好在離應天府也不遠,大概也就是五六百裡的距離吧。
還有!
最關鍵的分潤,到時候又該怎麼弄?
這些哪一個不是問題?
李可又不是什麼上市公司的老板,對這些東西,都並不熟悉。但是……也是事在人為吧,馬斯克也不是天生就會造火箭。
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先把財富做大,再去談分配。
見李可已經進入狀態,朱元璋也沒有再去打攪。
反倒是又過了不久,李可這才道:“陛下,接下來的這一兩個月,兩三個月,我申請出去走訪調查一下。”
首先得知道,大明如今富人有多少,消費市場大概能有多大。
其次,也得找個造船廠,又或是經驗豐富的海商,跟對方好好地討論這出海的人員、以及物資等東西的安排是否合理,準備是否充分,還要對出海成本進行估算。
而且說起來……彆人也不見得就能把自己吃飯的家夥什全都傳授與你啊,這香料的生意要是都讓你做了,那彆人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