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提出了想要印刷紙幣的構想,他老師李善長跟楊憲,自然也不可能反對。
隻是這原因,還是要過問一下的。
李善長便道:“你說你要印刷紙幣?元朝的時候,就印了很多的紙幣,結果最後弄得是民不聊生。你那麼想印刷紙幣的理由是什麼?”
李可便道:“國家經濟要想恢複活力,少不了交易的媒介,而不管是銅錢,還是金銀,都太重了,若能發行紙幣,則可以便利商旅,何況,來年,李以應該就從南洋帶回來大量的香料。”
“商人購買香料,帶著銅錢跟金銀極不便利,至於元朝發行紙幣弄得民不聊生,主要是由於他們一直在濫發,什麼東西濫發了,肯定都壞事,隻要我們可以控製紙幣發行量,就不會對百姓有任何壞的影響,隻會有積極的作用。”
“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孝宗時期,由於宋孝宗采取了‘限發、回收、兌現、減稅’等政策,使得紙幣在民間一度比銅錢還要受歡迎。”
李可嘴裡忽然蹦出來一個宋孝宗。
以至於李善長都不禁是愣了一愣。
主要是李可那麼多的皇帝都不說,偏偏說一個宋孝宗,就是他這個當老師的,都不一定能說是全才,說自己知道這些。
不過……李善長畢竟是管錢糧的,他當然清楚如何控製紙幣。問題是,到時候,你怎麼控製陛下,不讓陛下亂發紙幣,這才是關鍵。
是的!
問題的根源從來都不在紙幣身上,而是在陛下身上,在大明的財政身上。
李善長便又問道:“你是真覺得,這紙幣非發行不可?”
李可便回道:“為了大明的經濟可以儘快地複蘇,弟子以為,越早發行越好。”
李善長的頭便轉到楊憲那邊去,“右丞怎麼看?”
楊憲其實是朱元璋的人,專門留下來盯著李善長的,聞言,也是一臉回過神來的表情道:“本丞對這個不熟,反正,左丞相跟李參政說好,那就好。”
楊憲已經把李可視為對手,沒道理為對方完善政策。
畢竟這政策推行得再好也不關他事,他又得不到任何的好處。
李善長便轉過頭對李可道:“你再回去認真好好地想想,把各個細節,都想好了。”
見自己老師都這麼說了,李可也隻好回去慢慢地深化一下。
比如說:
到時候,這管理銀行的人從哪裡招?
大明如今六部的官員都湊不齊,你覺得銀行的人就能夠湊齊?
不過銀行的人倒是不需要有多麼高的四書五經的學識就是了。
隻需要會寫字,然後會算數、會記賬即可。
很快,李可便回到了張尚賢身邊,從招人開始琢磨。
感覺……
應該弄一個考試。
至於紙幣發行是否有必要,那是毫無疑問的,肯定有必要,不然誰來買他的香料?
他賣起來也不方便。
直到這天下值,他老師李善長這才把對方憂慮的,給李可說了說。
李可聽了他老師的擔憂,實話實說,這就全憑皇帝自覺了。
他儘可能地去勸勸吧!畢竟想不想千秋萬代,想的話,就彆亂搞。
忙完了一天。
回到公主府。
李可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朱鏡靜雖說僅僅隻有九歲,但是,卻是頗有賢妻的風範。
他剛回來,就看到了朱鏡靜在正堂等著他。
李可看到後,也是問道:“怎麼坐這?”
“等駙馬你回來。”朱鏡靜的聲音低而軟。
“有事?”
“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