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明的問題真的很嚴重。
就內政這一塊,基本上就是在內鬥。
洪武三年了。
三年下來,朱元璋忽然發現,好像唯一辦了點正事的,似乎隻有李可。
反觀不管是李善長,還是楊憲,都在爭權奪利。
當然!
李善長其實也還是做了一點事的,比如說各項製度、禮儀的製定。
然而沒用。
很多人都說他內心猜忌,不能做到完全公正。
意思就是什麼?
就是作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勳貴,李善長容不得浙東那些士人,比如說劉基,比如說楊憲。
楊憲如今雖然因為放肆為奸事而被殺了。
但這並不代表李善長就是一個好人。
隻是如今的李善長問題還沒那麼嚴重,還沒到需要殺的時候。
可若是接下來繼續長此以往,那大明的朝堂就會好起來?
很顯然!
並不會!
彆的朝代開國後,開國之君往往都不太需要擔心文官不夠用的問題,而且有大把人都想要來當官。
唯獨他大明,一上來就急缺文臣。
而且就在前不久,又有一個人跑了。
這個人名叫高啟,跟李可差不多是同一時間進的翰林院,隻不過李可是典籍,而對方是翰林院的編修。
這兩年他看高啟乾得挺不錯的,同時還兼任了一段時間的給諸王教授學業的職務,結果當他表示,接下來,想要擢升對方為戶部右侍郎時,對方卻以自己年少未習理財,然後辭官了。
那朱元璋還能怎麼做?
當然是給對方兩個問題。
“怎麼?是朕錢給少了?”
“還是你在朕這裡乾,覺得受委屈了?”
可對方都搖頭,反正……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是怎麼想的。
對方就說自己不太適合這官場,隻想回去隱居。
要知道……
這高啟可是浙東一帶十分有名的文人,對方的號召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兩年在對方的號召之下,還真來了好幾個,是足以與劉基、宋濂並稱的文人。
“李可!你說說,這是為何?”
李可對這高啟有一點印象,不過其實也談不上有多熟悉。
聞言,也隻能是回道:“陛下,這臣哪知道,臣跟對方又不熟。”
朱元璋便道:“你此前不是說的自己很懂這個?”
真想打李可一頓!
李可回道:“這高啟,我在翰林院時,確實是有過一麵之緣,隻是……這不同的人的情況,也不同啊。誰知道對方是因為什麼事而受了委屈?除非……去親自問問對方。不過我跟他不熟,我去問,對方估計也不會把真話說給我聽。”
然後李可就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想了想,爾後道:“朕不管!此事得你來負責!”
李可還不知道日後這高啟有可能被朱元璋給腰斬呢。
接下來還是拒絕道:“我這銀行、專利局的事還有很多細節沒有打理好,目前還脫不開身。”
朱元璋回道:“到底是你的銀行、專利局重要,還是為國招賢納士重要?”
李可隻好道:“銀行跟專利局都不是臣的,是陛下跟大明百姓的,可問題是……難道我去問了,對方就會說?”
彆的人,朱元璋不太肯定,但李可,朱元璋感覺能成。
因為這小子身上有著一種很特殊的魅力。
“誰讓你此前說得那麼頭頭是道,你不去,誰去?難道還讓朕親自去?”
李可回道:“這大冬天的!”
接下來朱元璋也是用白眼看著他,李可隻好道:“他老家哪的?彆幾百上千裡那麼遠。”
當得知就在蘇州,也不遠,就四百裡地。
李可也是哎了一聲,“我才剛回來。”
乾脆,接下來也是向朱元璋討要一點賞賜。
“臣如果問回來了,那陛下你能不能給我一點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