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便問道:“誰對我有意見了?”
胡惟庸一臉不好意思說的表情道:“李參政你這麼受陛下聖眷,誰不眼紅你啊,何況你做的這些,其他人也看不懂。千百年來,從三皇五帝到如今,什麼時候朝廷有過一個叫做銀行,一個叫做專利局的東西?他們對李參政你有所質疑,那是正常的。朝中,幾乎沒有人不這麼想。”
意思就是……這不是誰的問題,這是所有人都這麼想的問題。
你想報複誰?你難道還想報複所有人不成?
李可便給對方行了一個禮,“謝左丞好意!”
轉頭,李可就跑去找到了朱元璋,訴苦去。
順便……
再問朱元璋要高麗的美女跟日本的美女。
朱元璋的確也有所感覺,李可手裡的錢太多了。
不過李可倒也沒有讓他失望。
畢竟這錢怎麼花的,來龍去脈,都寫得十分地清晰。
雖說有時候,李可給下麵的人發錢,好像那都不是他的錢一樣。
最後便對李可道:“朕對你信任就行了,你管其他人怎麼說,胡惟庸告訴你的?”
“對!”
“你跟胡惟庸很熟?”
“說過兩句話吧,其實也不是很熟。”
朱元璋便道:“你給下麵的人的俸祿,的確有點高。”
李可回道:“高肯定有高的道理,陛下您今年幾歲?”
朱元璋道:“四十三。”
李可:“那陛下您覺得您還能再活幾年?”
這話就說得有點不太禮貌了。
朱元璋睥睨地看著他。
李可便道:“臣倒是可以隻給工匠發隻夠他們一家五口糊口的錢,可這樣一來,他們乾活也就不會積極,那陛下您到了入土的那天,都未必能見到治隆唐宋。如今,臣這不就是在花錢搶時間麼。而且這些錢發下去了,也正好可以促進各行各業。像餐飲,他們有錢了,肯定得去下館子吧,那這餐館,酒店,不就自然而然地興盛起來了。”
“當然,並不是說發得越多就越好,像紙鈔,發得越多,就越是貶值。”
“臣一直都有思考發錢之道,紙鈔是可以無限印的,所以理論上而言,朝廷想要多少錢,就能印多少錢。”
“可問題是……不管是宋朝,還是元朝,都有教訓,紙鈔一旦多了,這錢就不值錢了。”
“那到底這個錢,需要印多少?印了以後,又該怎麼發到百姓的手裡?”
“最終,臣想來想去,這才想到了一個辦法。”
朱元璋便問道:“是何辦法?”
李可道:“要發,就發給那些能為整個大明增加物質財富總量的人,而且可以根據整個大明的物質財富總量,以及流通的效率來確定發鈔的數額。”
“就好比說,本來腳踏打穀機這樣的東西是沒有的,沒有這個東西,百姓打稻穀就會很累。”
“但是如今有一個人把這個東西發明出來,而且還減輕了百姓的辛勞,使得百姓可以花費更少的時間,去打稻穀,甚至還有彆的時間,去乾點彆的事,比如說,我把打稻穀的時間拿來釣魚了。”
“那這整個大明,是不是就比原來的大明多了一條魚。”
“這就好比,原本大明隻有一石糧食,現在由於發明了打穀機,又多出了一魚,那是不是整個物質財富總量就增加了?”
“把錢發給這樣的能夠增加大明全體物質財富的人,促使他們為大明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臣以為,這錢發的,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這些人,是真的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真的對大明有益。”
朱元璋聽完,點了點頭,“說得倒也有一些道理。”
李可便道:“那陛下你去跟群臣解釋。”
朱元璋想了想,隻好道:“有機會就說吧。”
李可道:“你彆有機會,你明日上早朝的時候就說。要不然,接下來怕是就有人要彈劾我了。到時候弄得雙方都不愉快,那就不好了。”
翌日上朝。
朱元璋便把他對李可,以及對銀行,還有專利局的看法都向群臣說了一遍。
群臣聽完,果然沒有反對的了。
一個個都在那喊‘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