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軍議(二)_劉宋:未滿十二,是關中之主_线上阅读小说网 

045軍議(二)(1 / 2)

眾人全都注視著劉義真,好奇除了糧草不濟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值得讓他冒險渡河。

劉義真沒有賣關子:“諸位,如今渭北豪傑暗附於我,為我傳遞夏虜情報,但我軍如果隻是堅守渭南,不圖北上,他們即使有心倒戈一擊,亦不敢付諸行動。”

聽劉義真這麼一說,王鎮惡暗暗點頭,這個道理他比誰都懂。

當年桓溫北伐前秦,駐軍灞上,王鎮惡的祖父王猛求見桓溫,桓溫問王猛: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北伐,但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慰勞,這是什麼緣故?

王猛回答:您不遠千裡深入北境,長安城近在咫尺,卻止步灞上,關中豪傑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來。

劉義真的情況與當初的桓溫類似,渭北的士族豪強們雖然看好他的未來,願意給劉義真傳遞消息,但不知道他究竟是想收複渭北,還是隻滿足於守住渭南。

畢竟,劉義真在關中複雜的局勢下,哪怕隻是守住了渭南,也足以證明其能力,不管能否全取雍州七郡,都可以讓劉裕及其心腹滿意。

如果晉軍不肯北上,渭北豪傑又哪敢輕舉妄動,頂多在暗地裡搞點小動作,彆指望他們能夠跳出來,公然與赫連勃勃為敵。

劉義真隻有主動渡過渭水,昭示自己收複渭北的決心,在關鍵時刻,渭北豪強才會倒戈,背刺赫連勃勃。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劉義真不知道赫連勃勃此番南下,是要直撲長安,還是想要實際占據渭北,對渭南徐徐圖之。

不過,隻要晉軍過河,赫連勃勃自然也就不敢分兵占領渭北各郡。

王鎮惡猜到了劉義真的作戰意圖,他問道:“府主是想讓我軍北渡,牽製夏虜,而後勸說渭北豪強出兵,襲擾敵後?”

“不錯!”見有人跟上了自己的思路,劉義真很高興,他笑道:“隻待夏虜亂了陣腳,便是戰機!”

一旦有豪族起事,也就意味著夏軍的後勤補給以及退路將會受到威脅,這種情況下,赫連勃勃豈敢戀戰。

當然,他也有可能借機偽退,引誘晉軍來攻。

具體情況,還要等戰機出現的時候再作分析。

王修眼見狀,不由暗暗著急,他總覺得渡河迎擊胡夏的風險太大,於是出言提醒:“府主,我軍傾巢北上,隻留弱兵守城,一旦夏虜不與我軍正麵交鋒,選擇南渡,又該如何?”

劉義真聽到這話,好懸沒有笑出聲來。

這可不是在換家,渭北豪強並不忠於赫連勃勃,在他南渡後,劉義真能夠輕易平定渭北。

而渭南士族此前捐兵獻糧,已經在劉義真的身上下了重注,沉沒成本擺在那裡,即使夏軍南渡,他們憑借塢堡的堅固,也能守上一段時間,不可能望風而降。

且不說赫連勃勃能否在劉義真回師之前攻破長安,就算打下了長安,也將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屆時,渭北士族帶著部曲追隨劉義真南下,渭南士族也自帶部曲趕來彙合,眾人圍困長安,而長安的存糧本就不多,城外又都是青苗。

赫連勃勃在缺糧的情況下困守孤城,又能堅持到幾時。

劉義真對王修這位長史存著幾分敬意,耐心解釋了其中道理,而後言之鑿鑿:“赫連勃勃如若敢來,長安便是他的葬身之地!”

王修不能反駁,他一個長史,不通軍事,就算堅持反對也沒有說服力,隻得以目示意王鎮惡,希望對方能夠出言勸阻。

王鎮惡於是問道:“敢問府主,夏虜來了多少人馬?”

他剛從劉回堡回來,不知道最新的情報。

劉義真回答道:“七萬步騎。”


最新小说: 從鐵衣功開始肉身成聖 君天下,萬世之名 海賊:假如凱多仰臥起坐 鄉下真千金認親豪門,全家跪下喊祖宗 我就一昏君,能有什麼壞心思? 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 野火焚神 我可接天道之眼 貴又不愁賣,回老家種地怎麼了? 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