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昭棠公主直接開口說出了自己今日想告訴給對方的消息,李晏心裡先是驚訝,但仔細想想,也算是理所當然。
都說公主一般來說不參與朝政,但若說公主什麼情況都不了解,也不太可能。
李晏又想起了前幾天初次見到這位昭棠公主時候的情況。
一身紅色嫁衣,左手用一把大刀撐住身子,右手端著酒杯,一杯接著一杯。
聽接待的官員說的,這位公主提前醒了,直接將換嫁的事情揭露出來,這才讓他們抓住了機會,先扣下了沈媽媽。
李晏手下的人查看沈媽媽的包裹,那位沈媽媽帶了大量的銀票,還有好幾個金錠,擺明了就是做好了準備,萬一事情暴露,直接逃跑。
和親衛隊的其他幾個人一看就是蒙在鼓裡,從他們口裡問不出什麼有用的。
“原來公主知道這背後的事。”
“三爺謬讚了,昭棠隻是推測,說白了,萬事萬物不過是一個利字當先。”
原主確實是個很聰明的人。
雖然隻是個公主,但一直以來一直悄悄關注朝政的狀況。
原定大公主陽昭棠要嫁給的是大郢許丞相的二孫子。
這位許丞相曆經兩朝、權勢極高,為了拉攏也為了限製,大郢的皇帝早早就定了大公主與丞相之孫的婚事。
將公主下嫁,皇帝的一手好牌。
所以,原主在幾年前明白了自己的婚事背後的意義時,就一直關注著朝中的情況。
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原主的父皇和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當時大郢和東鄴兩國戰事未休,再加上兩國最早也是處於同源,原主順勢了解了很多關於東鄴的事情。
而東鄴楊太後為什麼要刁難一個和親公主?
可以肯定的是,這背後的原因,絕不是什麼惡婆婆看不慣兒媳孫媳這種簡單的情況。
當今聖上不是楊太後的親生兒子,前任皇帝也生了幾個兒子,但基本上全都早夭,楊太後的親子自然也沒能成人。
實在沒辦法了,前任皇帝才從宗族中收養了當今聖上。
回顧原主收集到的情報,陽昭棠越看越覺得有既視感。
這不就是某仁宗和某皇後的翻版嘛。
再加上那位太後看自己這位和親公主不順眼,一想到太後娘家楊家立場,作為旁觀者,很容易就明白了:
太後和自己娘家楊家是一條心的,兩國先前開戰,楊家前線的將領在兩國戰爭中建功立業、氣勢高漲,大有直接吞並另一國的想法。
繞過前線將領直接簽訂和平條例,直接休戰,最不滿意的自然是在前線打仗的、想要趁戰爭的機會一步加官進爵的那些將士。
就像是印證自己的想法一樣,李晏開口,簡單介紹了東鄴當下的朝局。
“我東鄴內部的主戰派人數不少,隻在乎自己能不能從戰爭獲利,不在乎兩國的平民百姓。”
“若不是半年前的洪災,主戰派們也未必會輕易的鬆口。”
說到此處,李晏低頭不語,雙手合十。
陽昭棠也沒打斷對方,兩人低頭默哀。
天災降臨,其他立場都不重要了。
“所以,太後說不定這幾天就會再次叫公主進宮,想必會有不少刁難,夫人務必做好準備。如果夫人不想麻煩嚴媽媽……”
李晏想了想,“這下可慘了,我成人開府的時候,將身邊的幾個宮女都遣散出宮了,隻能請母親身邊的嬤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