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明》
/春溪笛曉
/2025年6月19日
/首發於晉江文學城
公元1567年是挺熱鬨的年份,這時候的意大利水手已經熱衷於穿著水手褲滿世界跑,葡萄牙人正以方便貿易為由長期租借澳門,而大明王朝也即將解除頒布了一百餘年的海貿禁令。
嘉靖末,譚綸、戚繼光、俞大遒平海大捷,東南沿海一帶倭患初平,迎來了難得的安寧。
朝廷趁著隆慶改元這樣的好機會,商議著開海禁恢複停滯已久的海上貿易。花了那麼多軍費蕩平海寇,總得給朝廷回回血吧?
隻不過這一樁被稱為“隆慶開海”的佳事,最後也不知道到底肥了誰的腰包。
幸而這樣的家國大事跟顧閒關係不大,不需要他去操心。
顧閒,人如其名,顧家一閒人。
他今年才十三四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個頭一天賽一天高,胃口也一天比一天大,偏他嘴巴還叼,每頓都要吃肉,吃白麵,反正得吃好的。
顧閒爹娘一尋思,這麼吃下去不是事。
要知道人們常說“吃喝嫖賭敗家玩意”,吃喝都排在嫖賭前麵了,你說能吃是小事嗎?一點都不小!
當發現家裡已經沒幾個銅板後,顧閒爹娘在被窩裡合計了一整晚,想出個損招——
叫顧閒去京師投奔女婿。
說是女婿,其實他們女兒已經不在世了,生下個孩子還沒學會說話呢,人就沒了,唉,真是個沒福的。
說起這女婿張居正,那出息可就大了,人家從小被稱為“江陵神童”,十二歲考了秀才,十六歲當了舉人。聽說最近還升官了,成了閣老,四十出頭的閣老!
若不是當初三房那邊從中牽線,這樁姻緣哪裡落得到他們家頭上?
提及當初那樁好姻緣,夫妻倆又齊齊歎了口氣。
唉,可惜女兒是個沒福的,真叫人傷心。
若非這兩年年景不太好,家裡實在養不起這麼個小子,顧家爹媽也不至於出此下策。
女兒都不在了,還讓小舅子去打秋風像什麼樣?
要知道這些年來女婿張居正一直沒有忘記他們,年節都會派人送些節禮過來慰問。
女婿人品這麼好,他們送那麼個能吃的娃去京師打秋風,實在是有點不要臉了!
但他們也不全是因為被顧閒吃怕了,這不是想著讓孩子去沾點神童的文氣,爭取日後也能考個功名嗎?
都十三四歲的人了,哪能整天隻惦記著吃吃喝喝!
懷揣著這種想法,顧家爹娘把顧閒送上了船,殷殷叮囑他到了京師要聽姐夫的話,千萬莫要給姐夫惹禍。
顧閒麵上一一應了,心裡卻早就樂開花。
京師那可是天子腳下,天南海北的貨物彙聚其中,好吃的自然也多不勝數,顧閒已經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顧閒彆過父母,乘船一路北上。
他是去過京師的,隻不過不是這個時代的京師。
那時候他也饞,家裡把他塞給一個當大廚的遠房親戚做學徒,一當就是好幾年。
跟著那位遠房親戚,顧閒不僅學了一手好廚藝,還在各種聚會上聽了許多關於時局的討論,倒是真叫他了解了他們生活在一個多麼動蕩不安的時代。
有的大人見他好奇地旁聽,還會笑著說什麼“我來考考你”。
顧閒來者不拒,全都積極回答。
誰都喜歡一教就會的小孩,顧閒就那麼從識字算數學到天文地理,什麼都懂那麼一點。
包括他那位便宜姐夫張居正的光輝人生,他都在一位老先生口中了解了不少。
這可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大改革家。
他主政的十年間針對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麵的種種弊端進行了自上而下的變革,整個朝廷在他的主導之下一掃嘉靖年間的頹態高速運轉起來。
可惜這場改革最後沒能逃過人死政息的厄運。
在張居正去世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位大明首輔的風評都不算好。
畢竟皇帝帶頭要扣他罪名,那當然是什麼惡劣事跡都往他身上安。
直至明末風雨飄搖,張居正才終於得以恢複名譽。到了清末,梁啟超更是對他這位改革家大力讚譽,直誇他為“有明一代惟一的大政治家”。
這約莫就是所謂的“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臣”。
既然扣罪名的事是張居正死後才發生的,顧閒覺得自己走這一趟很有必要。
現在張居正才四十多歲,距離他病故還早得很,他可以悉心投喂這位便宜姐夫,爭取讓張居正多活個十幾二十年,為大明改革事業奉獻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