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閒從來不是沒苦硬吃的人,沒有一上來就要把闔府上下的一日三餐給全包了。
他早上起來溜去廚房也隻是觀摩一下人家今天做什麼早飯,順便跟人家聊聊菜都是上哪買來的。
張府的食材有兩類,一類由府中下人每天出去采買回來,一類由簽了契約的人家每天送到府中。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官員不能在自己任地上置辦產業,也就是說張府名下在京師沒有田莊商鋪,連官員府邸往往都是反複易手,極具流通性。
張居正要買地養老也隻能在自己家鄉那邊買!
在京師當官,當真就是吃喝住行都得花錢。
像張居正這樣聲名遠揚且身居高位的大官,日子可能還過得下去,那些品階低的小官真就寧願自請出去地方上當官了。
今天天氣明顯暖和起來了,一大早就有了點由春入夏的熱意,顧閒邊跟人聊天邊順手燜了瓶補氣提神的養生飲子供張居正帶去衙署,說是喝了中午胃口會好些。
張居正本想拒絕,想想昨晚連睡眠都好了不少,又讓遊七接過顧閒備好的飲子。
作為回報,張居正給顧閒列了張書單,讓他從今天開始讀。這些書家裡都有,不必花錢另買!
顧閒:?????
不對勁,這不對勁。我給你準備好喝的飲子,你居然給我列書單!
早知如此,就不給他送飲子了!
這天不必早朝,張居正拎著飲子到當值的地方,高拱已經到了。見張居正入內,高拱笑著打趣:“今天你小舅子沒帶上那隻鴨子送你了?”
張居正回道:“帶不來,已經吃了。”想到昨天那光烤鴨和配菜就占了半張桌子的新鮮吃法,他難得地多誇了一句,“味道還不錯。”
高拱聽張居正居然都這麼誇,頓覺稀奇。再一看,張居正還帶著喝的來,不由湊過去問:“你這帶的什麼?”
內閣這邊屬於內衙,每天會由光祿寺那邊準備飯食。
隻不過光祿寺設在宮外,飯食送過來難免不那麼熱乎,大家吃得都不怎麼舒心。
嘉靖皇帝後期一度久居西苑,不怎麼在內廷辦公,但按照規定內閣必須有一個閣臣全天候留守。
那時候高拱還是晚輩,時常當那個留守的,比張居正多吃了好幾個月的光祿寺飯食,已經有些膩味了。
張居正說:“閒哥兒一大早煮了讓我帶上,我也沒喝上,不知道是什麼飲子。”
說著他打開了皮水囊的壺口,一股熱意先湧了出來,而後是湧入鼻端的清淡香氣,還沒喝到嘴裡,已覺精神一振。
民間飲子花樣多,冬日有熱飲,夏日有冰飲,皆有自己的獨家秘法,隻不過市井中流行開的大多是酸梅飲子之類的。
彆的不是喝著太費事,就是味道不怎麼樣,像顧閒這樣煮什麼都好喝的實在少。
高拱比張居正年長十來歲,對待這個相識多年的同僚兼好友也沒客氣,笑著說道:“給我分點。”
張居正很大方地給他倒滿一杯。
不想倒到一半,徐階幾人進來了。
高拱笑容斂了斂,心道以前皇帝在西苑,一個兩個都不樂意值守內閣,現在倒是天天來了。但這會兒還沒完全撕破臉,他還是客客氣氣地打了招呼。
徐階笑問:“你們這是在分什麼?當值期間可不能帶酒來喝。”
張居正無法,隻得又給徐階他們講了這飲子是怎麼回事,問徐階他們要不要也分上一杯。
幾位閣臣這麼分了一輪,張居正帶來的飲子便見底了。他自己喝上時隻剩小半杯了,心中不免有些惋惜。
麵對賓客僚屬與家中後輩他可以始終冷臉以對,但對上眼前幾位前輩卻是得保持足夠的尊敬。
許多想做的事終歸是繞不開他們。
張居正頓了頓,神色淡淡地跟著眾同僚一起喝儘了杯中還冒著熱氣的飲子。
他還年輕,不著急。
……
顧閒喜提一張簇新的書單,老老實實在家看了小半天書。到下午他終於還是坐不住了,決定出去遛彎。
鄭大跟著顧閒一起讀了半天書,見他要出門忙邁步跟上。
他聽人說有些人家找書童得挑年紀小的、長得好的,現在難得有人願意雇傭他,鄭大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顧閒天生精力旺盛,昨兒已經往法華寺那邊轉悠了一圈,今兒準備往南邊走走。
鄭大話不多,隻沉默地跟著顧閒。接著他就眼睜睜看著顧閒隨時隨地混入人堆裡頭,不知怎地就與人家熟悉起來了。
今天的太陽有點大,有群役夫正圍著個水井打水喝,顧閒湊過去好奇地問:“你們是從哪裡的?”
“我們永平府來的。”那群役夫見他穿得好,年紀又小,隻當是哪個大官家的孩子出來玩耍,語氣頗為友好。
皇城腳下,個個都是他們惹不起的大人物!
顧閒一聽,永平府,沒聽說過,不知在哪。他不懂就問:“永平府在哪兒?”
役夫說:“往北一點,在灤河入海那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