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再看向林成煊:“何況有先生在,我更當不起神醫之名。”
林成煊搖頭:“你當得。”
儒家武道修行,與“禮”和“智”相關者,不乏醫治妙效。
眼前這位李大夫是否儒家武者且不說,林成煊是實打實的儒家武道宗師。
徐永生猜測李大夫欽佩林成煊醫術而林成煊自謙,原因估計便在這裡。
但林成煊這麼大的目標,肯定是不方便幫學生來完成贈醫施藥的相關曆練。
王闡這時則在一旁笑著介紹道:“有關第二枚‘仁’之玉璧的相關曆練,李大夫同我們有許多合作。
學宮裡自然少不了報酬,不過李大夫妙手仁心,平日裡自己出診本就免去許多窮苦人的診金藥費。
於是有關你們的曆練,相關診金也算是我們貼補李大夫一二。”
徐永生鄭重言道:“神醫妙手仁心,令學生欽佩不已。”
李大夫再道一聲不敢當後,視線在林成煊、徐永生之間轉一圈:
“相關籌備,我亦會參與,爭取在四月之前成行?”
林成煊頷首:“好。”
說罷,他當先起身出門,徐永生等人隨在身後。
稍晚些時候,徐永生卻見李大夫如學徒弟子般,跟著林成煊一同出了學宮正院。
徐永生好奇之色少有地溢於言表:“博士要親身出診?”
眼瞅著李大夫一副學習觀摩的樣子。
王闡對林成煊極為了解,眼見對方同李大夫一起離開並不避諱徐永生,便簡單答道:
“並非出診,而是先生自家侄女身患奇症,多年未愈,幸虧先生醫術高明故而才能一直維持。”
徐永生聞言驚訝。
李大夫作為人間名醫分外佩服林成煊,林成煊基礎醫術高明的同時更身兼儒家武道宗師的手段,可仍然無法根治自家侄女的奇症,看樣子隻能勉強維持吊命,屬實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接下來幾日,徐永生同李大夫之間多有交流,商討今後為期長達百日的贈醫施藥。
以當前大乾皇朝尤其是東都的環境,相較於施粥,百姓對贈醫施藥的需求反而更大。
東都內城坊戶數以十萬計,這年月饑荒難得一見,但要看病的人依舊很多。
不過徐永生、學宮和李大夫商討下來的結果,最終地點還是選在了東都城外鄉間。
原因無它,那邊醫療資源更稀缺,病人經濟條件也更差。
而有學宮協調安排,官麵上的事情就完全不需要徐永生操心,一切都安穩、快速地展開。
相應的,消息自然也快速傳播開來。
結合徐永生當前學宮正院學子的身份,落在懂行的人眼裡,馬上就明白內裡緣由。
部分人一笑而過。
部分人聞訊則不免吃驚。
“那是第二枚‘仁’之玉璧的相關曆練,就是說他不僅已經八品,第二層三才閣也溫養充盈其中之一了?”
許家十二娘許媛詫異:“之前沒見這徐二郎參加九品升八品的養氣典儀啊!”
她三哥許衝平靜言道:“沒修成第二枚‘仁’之玉璧,提前曆練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