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點名朱高熾監個國監得財計左支右絀,朱高熾隻能先跪了下來說:“兒臣無能。”
呂震趕緊開口:“陛下息怒。今年各地雖天災不少,但田賦初核有三千四百餘萬石,屯田籽粒一千一百餘萬石,其餘布帛絲綿不論。若非如此,諸項大工也是無計可施。大報恩寺是陛下一片孝心,臣絕無推諉之意。隻是鄭公公既已離京,稍緩數月以解燃眉之急並不耽誤。待明年夏糧收上來……”
“朕知道你記性好!你又當戶部的差了?”
朱棣冷哼一聲,心中也頗無奈。
他自然知道老大監國還是頗為令人放心的,但如今僅僅是多了小妹大婚花費又被他們拿來說事。
改了儀注讓老大親自送親的深意,他難道不明白?
呂震嘛……既然連他都開口了,也說明財計著實有些難,以至於他們要請呂震出麵如此委婉請求。
想到這裡他說道:“你禮部這邊先緩緩是可以,工部那邊不能停!形製可以慢點定,但總要燒備琉璃。”
“臣謝陛下寬宥。”
呂震達到目的就乖乖站在一旁。
禮部能緩就是工部能緩,既然如此,公主大婚的諸多禦賜戶部就不會給他添麻煩了。
從上個月十八到今天,公主大婚儀注和各項細節才完全定了下來。
皇帝對這個妹妹的大婚過於重視,禦賜比他的親女兒還重。
呂震對皇帝的要求自是言聽計從,但皇帝要求的禦賜規模卻讓不少人上疏懇請減少如前例。
包括戶部尚書夏原吉也是。
在戶部看來這當然沒必要多花,結果皇帝不僅不讓步,還在今天朝會上命令太子到時候親自送親。
和今日朝堂上發生的另一件事相比,公主大婚和財計艱難已經隻是小事了。
呂震覺得,這個時候最適宜“勇於出頭”,為財計“大事”出一份力。
呂震其實不是太子黨,他是“帝黨”。
隻不過女婿現在跟著太子,他既不能因為戶部原因把公主大婚辦砸了,又要考慮到皇帝沒有改立太子的心意。
能幫他們緩緩大報恩寺的大工已經足夠了。
至於另一件事……他可不願摻和。
“陳瑄,你和太子隨朕去乾清宮說話。”
陳瑄看太子艱難地起身,心懷忐忑地跟著麵沉如水的皇帝前往乾清宮。
一路沉默,陳瑄隻想溜。
他是會看風向的人,氣氛不對啊!
朱棣沒有乘輦,走到了乾清宮正殿門口時,他忽然停步轉身對朱高熾指指點點。
暴風雨般的情緒輸出來得一點兆頭都沒有:
“耿通就不說了!朕隻準備對周新略施薄懲,但他那個樣子眼裡還有朕嗎?你母後葬期已定,旨意都發下去了。老二我讓他先去北京,這駙馬我也另選他人,他心裡有氣!你們就非要在禦前紛紛為周新求情?還要朕反過來治紀綱?”
他一邊說一邊在殿前走來走去,或指點或叉腰:
“嗷!都知道朕要再巡幸北京了,你又要監國了!好啊!讓周新這蠢東西以為有了憑恃,當著朕的麵說那些蠢話!現在朕隻能砍了他了!你後悔,朕也後悔!”
陳瑄隻覺得他不應該在這裡,低頭假裝木頭人。
朱高熾之前在外麵不說話,現在則委屈說道:“周新實無大錯,父皇既後悔,何不饒恕了他?漢王就算對姑姑這駙馬人選心裡有氣,他來責怪我好了,拿賢臣作伐是什麼道理?”
“你們就都是這樣!一個個的,處處讓朕為難!你們不如把朕氣死算了,朕眼不見為淨!”
陳瑄害怕極了,看來剛才在奉天殿裡陛下已經是非常有涵養。
而漢王為什麼那副臉色也明白了。
原來他一直想左右這個駙馬人選,隻是皇帝不肯再讓妹妹與親近漢王的什麼勳貴之後成親。
總的來說皇帝還是向著太子的,但太子這邊又總在一些政事上不順皇帝的意。
現在皇帝是氣自己一怒之下要斬了周新,實則原本沒這個意思。
“父皇!”朱高熾一晃一晃地跟進乾清宮,“兒臣急了幫他說了兩句話,是兒臣的錯。可您彆這樣就真斬了他啊,寒了群臣的心,以後誰還肯像他一樣忠直當差?”
“晚啦!朕金口玉言,豈能收回?”
朱棣坐在乾清宮的寶座上生悶氣,陳瑄縮在乾清宮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