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頭在方坑四個角外把土挖鬆,把三麵牆體分彆插入土中立穩,木牆接合處再打入一節竹竿固定。
地麵用對半破開的竹竿,鋪在坑麵上,這樣洗澡用的水就可以順著縫隙流入土裡,順著溝渠去往水潭下流。
頂部則用木棍打底,鋪上竹葉再搭上大片樹葉防水。
最後掛上用藤蔓編成的門簾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就剩下庇護所的工作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夜晚自帶緊張氛圍還是怎麼著,二人不說話隻是埋頭苦乾。
總直播間今日總結結束,得益於黎哩的美食,07號被送上今天的觀眾榜榜一。
當熬夜追直播的觀眾被吸引而來時,庇護所材料準備階段已經完成。
修建庇護所的第一步是打樁。
黎哩確定修建點位挖坑,和鷺洋合力將四根主支柱深深夯入地下,每根支柱入土都超過半米深。
“穩住!再往下一點!”黎哩扶著柱子指揮,鷺洋則用一塊大石頭作為重錘,一下下夯實。當最後一根主柱穩穩立住時,兩人都長長舒了口氣。
接下來是搭建框架。
黎哩爬上主柱,用藤蔓和削尖的硬木釘,將四根橫梁分彆固定在離地約半米高和一米五高的位置,形成上下兩層堅固的矩形框架。
鷺洋肩膀頂著竹竿,在下麵負責遞送材料和固定下方的連接點。
框架完成後,就是鋪設地板。兩人將八根作為龍骨的竹子平行固定在底層的橫梁上,間距均勻。
黎哩將削好的竹片一片片緊密地卡在龍骨上,同浴室裡一樣,凹麵朝下,凸麵朝上,形成天然防滑的竹地板。
鷺洋則負責在每片竹片的兩端用藤蔓和竹釘進行二次加固。
當最後一片竹地板鋪設完畢,並用藤蔓牢牢捆紮固定後,一個離地半米,麵積約三四平米,結構穩固的竹製吊腳樓平台赫然出現在篝火旁。
雖然還沒有牆壁和屋頂,但這堅實平整的平台,已經將潮濕的地麵隔絕開來。
[天!看了半天了,不是說修建庇護所嗎,怎麼修半天修出個大平台?]
[效率是挺高,但這……能住人?]
此時,主星星際建設大學土木係學生宿舍內。
明銘趕論文時看到光腦推送的綜藝節目好奇點了進去,一點開就看到自己的論文方向正在節目裡一點點成型。
他不敢置信地揉揉眼睛,還以為是自己熬夜熬出幻覺了,結果畫麵中人物依舊在繼續。
他把直播截圖分享給導師,用自己的金色vip賬號瘋狂刷屏。
[明明你也很愛我:臥槽!神跡啊!我星建土木係明銘實名上網,這根本不是簡單的平台,這是教科書級的“乾欄式建築”雛形!]
[明明你也很愛我:主柱深埋+雙層橫梁框架+龍骨承托+榫卯式穿插固定的竹地板,力學結構穩得一批!100號絕對是大師級的!她下一步肯定是立牆架頂!]
[明明你也很愛我:導師@王教授快看啊,我們研究的古地球生態建築複原方向,活生生在荒野裡重現了!這穩定性,彆說風了,小地震都扛得住!]
……
彈幕安靜片刻,終於有人冒頭。
[星建的人也會閒得看直播嗎?]
[……有人聽懂了嗎?好像有東西在我腦子裡走了一圈,但什麼也沒留下……]
[不愧是星建出來的,發出來的每個字我都認識,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前前後後我就總結出一句話——100號牛而逼之]
[星建大學說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反正明天就有雨,到時候就知道100號這房子到底是什麼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