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合適的話,明年給個威尼斯電影節的獎項,正好到時奧運會,把中國文化和太監皇帝綁定。
哪怕電影品質不行,光是這個創意,足以給個獎項培養一下。
再給沈善登安排層次分明的報道,國際影壇揚名。
從電影走入公眾,好萊塢報道,BBC、紐約時報、時代等刊物逐步報道。
然後什麼青年領袖、百大影響力評選,塞進一個榜單,和他們重要政客相提並論。
然後,將中國青年的海外形象,和沈善登的諂媚敘事捆綁。
完美。
......
沈善登不知道各方什麼想法。
他隻有一個想法。
“爽!”
大蜜蜜也爽了,但也累。
不想動,問,就是累了。
又爽又累。
連沈善登和佟麗丫在釜山乾了什麼都沒力氣問,力氣都耗光了。
不是都說隻有累死的牛嗎,為什麼會有田受不了?
望著活蹦亂跳,打著電話的沈善登,大蜜蜜百思不得其解,這不科學!
好在,沈善登沒有和女人打電話。
大蜜蜜覺得自己不正常,這不是應該的嗎,她竟然還高興上了,被沈善登調教壞了。
沈善登在和團隊商量接下來的動作。
本來隻是互聯網營銷,未曾想紙媒也跟進了,美的像是做夢。
絲滑,非常絲滑。
簡直如有神助,形勢一片大好。
沒花多少錢買通稿,簡直是他說什麼,媒體報道什麼。
也就是“三輸狂野派”追著他咬,港台小報也有雜音,但問題不大,聲音比較大的媒體,態度都很好。
沈善登的判斷完全準確,
頂著“認輸派”標簽確實有好處,能搭上媒體便車。
極小一部分,一小撮聲音比較大的媒體記者、編輯,和他思想共鳴,下意識的偏向他。
同時也說明,如今外麵電影節,本身帶來的收益確實有限,已經不足以讓電影人專門去舔。
但獲得這些電影節認可,能迎合媒體的偏好,在國內獲得版麵。
也就是,一小撮媒體,加強了西方鄙視鏈的力量。
極少的一部分媒體人,用本國的市場、力量、輿論資源,加強鄙視國人的西方鄙視鏈。
沈善登有點理解以後的一些現象了。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西方鄙視鏈直接力量,已經不算強大。
但之前的引導、培養,在國內形成了一小撮、極少的利益團體,他們比西方更在乎西方的形象。
後世,大漂亮自己醜態百出。
人家智庫、專家、退休政客,都在反思,承認了自己麵臨巨大問題。
但一小撮媒體就是拚命證明大漂亮沒有問題,不僅沒有問題,還大贏特贏。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贏麻了。
於是出現了奇景,極少一部分媒體,拚命論證西方鄙視鏈的優越性,同時打壓內部的好事。
當然了,隻是一小撮,極少一部分。
大部分,絕大部分媒體還是好的。
同時,也理解,為何有些人篤信西方鄙視鏈了,誰也經受不住這樣的考驗啊。
迎合這套鄙視鏈是真的有好處,真的如有神助。
等沈善登掛斷電話,大蜜蜜提醒道:“華易發行部又催你了,差不多上映吧。”
大蜜蜜勸道:“入行最重要,先進圈子。”
對於沈善登的強種脾氣已經不抱希望。
未曾想,沈善登這次卻是點頭:“不用等到威尼斯,不過柏林還是要走一趟,我打算《督公》明年3月上映。”
還有事要乾,沈善登提起褲子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