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清晨,何青雲被一陣細微的簌簌聲驚醒。
她悄悄走到觀察孔前,透過縫隙望去,隻見山穀裡的積雪不知何時已融化了大半,幾株嫩綠的草芽竟從石縫裡鑽了出來,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
“下雪了?”何小丫揉著眼睛湊過來,小鼻尖凍得通紅。
“不,是春天要來了。”
何青雲的聲音裡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你看那些草,還有遠處的山,好像變綠了。”
她伸出手指,輕輕觸碰觀察孔外的空氣,不再是刺骨的寒冷,而是帶著一絲濕潤的暖意。
接下來的幾天,氣溫回升得飛快。
何青雲和李重陽小心翼翼地移開洞口的石塊,每一塊石頭都沉重無比,他們用了近半個時辰才挪開足夠一人通過的縫隙。
一股混雜著泥土和草木清香的空氣湧入洞內,讓久未呼吸到新鮮空氣的一家人都忍不住深深吸氣,仿佛要將這數月的沉悶都吐出去。
山穀裡的小溪雖然還未完全恢複,但石縫裡已經滲出了涓涓細流,在低窪處彙成小小的水窪。
何青雲帶著何小丫去溪邊洗漱,驚喜地發現水底竟有了蝌蚪的蹤跡,那些黑色的小生命在水中靈活地遊動,尾巴擺動時帶起細微的漣漪。
“姐,你看!”
何小丫蹲在溪邊,小手輕輕撥弄著水麵:“小蝌蚪!”
何青雲蹲下身,看著那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心中那塊緊繃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旱災,似乎真的要過去了。
她掬起一捧溪水洗臉,冰涼的溪水讓她精神一振,仿佛洗去了數月的疲憊。
接下來的幾天,離開山穀的災民越來越多,他們大多背著簡陋的行囊,腳步蹣跚,卻方向一致地朝著遠方走去。何青雲觀察了幾日,發現他們雖然依舊麵黃肌瘦,但眼神裡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瘋狂的饑餓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劫後餘生的茫然和對回家的渴望。
“我們也該回去看看了。”
在一次晚餐時,何青雲突然道:“清河鎮畢竟是我們的家。”
劉雨蘭放下筷子,布滿皺紋的手微微顫抖,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可是,李記米鋪的事……”
她想起那晚火光衝天的景象,以及李員外慘死的模樣,至今心有餘悸。
“都過去了。”李重陽安撫道,“現在災情緩解,官兵應該也恢複秩序了。”
何平安則興奮地搓著手,眼睛裡閃爍著光芒:“我想去看看我們的聚香居,不知道還在不在。”
他想念那個充滿煙火氣的鋪子,想念忙碌時的充實感。
何青雲從超市空間裡取出那輛驢車,當驢子從靜止狀態中蘇醒過來時,隻是打了個響鼻,甩了甩尾巴,低頭啃食著何青雲遞過來的青草,仿佛隻是睡了一覺,完全沒有察覺到時間的流逝。
“真神了。”
何小丫忍不住摸了摸驢子的鬃毛,鬃毛粗糙卻乾淨,沒有一絲灰塵。
驢車重新套好,一家人將簡單的行囊搬上車,行囊裡大多是超市裡的壓縮食品和藥品,以及幾件破舊的衣物。
何青雲最後看了一眼居住了數月的山洞,洞壁上還留著他們生活過的痕跡——煙熏的印記、刻在石牆上的記號、以及何小丫用炭筆塗鴉的小人。
這裡曾是他們的避難所,見證了他們在旱災中最艱難的時光,如今要離開,心中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