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汪曾祺老師!還有一兩位新人作家…劉心武見過兩麵,不過沒打過招呼…”李有思淡淡說道。
於是就著這個話題,和他多說了一些。
……
“你說的路遙?人家是西北作家,不是北平的。”
說到這裡,他就稍微提了一嘴。
這些小文青對於文壇的“大師”都有著一股宛如後世追星一般的癡迷,所以對於李有思的仰望又重了一點。
“哦……你還受到過汪老師的指導啊?”
他笑著說道:“嗯,汪老師挺平易近人的。”
兩人一邊聊天,一邊進到了李有思的辦公室。
雖然臥室是單間,但辦公室顯然就不是,畢竟文工團沒有這麼大的空間。
他過來的時候是午休結束的時間,辦公室的各位同事自然都不在。
李有思坐在位置上麵,寸頭繼續說道:“這裡是文藝創作室,除了你之外,還有另外十多位老師,他們都是團裡冒尖的音樂家、作家。”
兩人聊著天。
很快,寸頭看了看辦公室的時鐘,這才說道:“那我先離開了,李老師。”
急匆匆離開了辦公室。
……
等著寸頭離開之後。
李有思顯得無聊,便是在辦公室裡麵走動起來。
他們辦公室裡麵,除去十幾個木桌子拚起來的辦公桌,在牆麵上還有一個書架,上麵放著不少的書,當然還有不少的檔案袋。
有些是關於軍營的,也有抗戰的記錄。
畢竟他們是文工團的文藝傳作者,創作的東西大多都是和文工團相關的。
最出名的例子是發表在去年的《十月》上麵的《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是由李存葆創作的,他當時是濟南軍區文工團的編導。
84年被改編成為了一個經典的電影,就是那部“神通廣大的貴婦人”的軍事電影,講的是越戰。
因為一些敏感性,在後續的一些年代還被封禁一段時間,但是絲毫抵擋不住它在後世流傳,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關於越戰這些資料隻有他們這些文工團的士兵能夠看到。
李有思在十分感興趣的看起這些檔案。
其中有一本倒是讓他突然感了興趣。“‘鐵血’的軍隊——川軍”,戰旗是川渝最大的文工團,而且是整個西南最大的文工團,自然存有這些資料。
而這幾十萬字的資料,都是講的川軍的,雖然都是一些淺層的資料,但對於李有思來說,便是足夠吸引了。
“你在乾什麼呢?這裡可不許彆人輕易進來!!”
就在他拿著書翻看的時候,一道嗬斥的聲音傳來。
李有思有些意外的看向了外麵,隻見到一位濃眉大眼的中年男人朝著這邊走了過來。
他們文藝創作室的材料算是機密檔案了,一般的士兵確實是沒資格翻看。
男人一把奪過他手中的那本檔案!
李有思愣了一會兒,很快便解釋道:“同誌,你誤會了,我是剛剛調過來到這個創作室的!”
“我叫李有思,王主任應該和你說過吧?”
聽到來者的名字,賀德華倒是愣了一小會兒。
畢竟李有思投稿進入了《北平文學》,在他們戰旗文工團的宣傳科倒是一件比較出名的事情了。
大家都是搞文藝的,知道這個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