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笑著說道:“既然我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就不打擾大家了。”
“哎?你不是來給雜誌社投稿的嗎?”李清泉是《北平文學》的主編,倒是不輕易饒過他!
“寫啊!我回去寫一篇名字叫做《——文化的‘根’》的文學評論,過兩天拿給你們。”李拓點了一根煙,現在心中的那一絲瘙癢散去了。他隻想快點寫出來這一篇文學評論:
“對了,汪老師,您最後一段話,我需要引入我的小說?您老願意嗎?”
李拓這人機靈,看似是在問“願意”嗎?
但是兩人都知道,這是見證一部經典的誕生,而且是見證一個新的文**流的誕生。誰先把這句話說出來,誰的影響力也會跟著上升。
李拓靈感來源來自汪曾祺,自然不會忘了老人家。
汪曾祺點點頭:“你樂意加,我都行。”
李拓這才急匆匆的離開了雜誌社。
李清泉回頭看向了汪曾祺,問道:“汪同誌?你今天是過來交稿子的?”
汪曾祺說道:“不是啊!上次給你們的稿子還沒給我交稿費呢,我過來看看。”
“……”
迎來了李清泉一陣的無語。
合著兩人都是過來聊天的,一篇稿子都沒準備上交,李清泉無奈點頭:
“行吧汪同誌,稿費待會讓小章幫你拿過來,先進屋喝口茶吧。”
章德靈點點頭,連忙走去財務部幫著汪曾祺拿出來稿費。
~
至於李拓騎著二八大杠急匆匆就回家裡麵去了,正如他自己說得那樣,他現在是靈感爆棚。
時刻都想著要把這篇文學評論寫出來。
回到屋子裡麵,李拓想了一會兒,決定還是要把這個大事和作者本人商量一下,至於李有思的家?
雜誌社不都說了是戰旗文工團,戰旗當作家的李有思還能有幾個?
於是說做就做。他先給李有思寫了一封自薦信,以及推崇他作品的緣由,去郵局寄去了戰旗文工團。
做完這一切,李拓自然心安理得的回到了屋子裡麵,繼續寫文學評論。
——
於此同時,十二月末尾的北平,雪下得越來越大了,不掃門前的雪能夠積到十厘米厚,這是張麗這輩子見過最大的雪。
起初幾天十分開心,還跟著招待所的幾位朋友打雪仗堆雪人,後來實在太冷了,隻能在屋子裡麵看書學習了。
學習的自然是王貴娥導演交給她的任務……琴棋書畫是大家閨秀必雪的內容,要是能作詩就更棒了。
今日的張麗起了一個大早。換上了一件淺灰色的棉衣,她抖擻抖擻精神,走出了屋子。
轉了幾個彎才到離他們招待所最近的那個書店,她看雜誌……基本都是《故事會》《故事大王》這些通俗小說,對!還有一個不符合她氣質的《武林》。
1981年7月,《武林》雜誌在廣州創刊。從創刊起,《武林》就率先在國內連載金庸的《射雕英雄傳》,由此掀起了國內長達近十年的武俠熱潮。
81年的時候,金老頭去北平的人民大會堂,當時引起來了不少的華人注意。
這事情一開始,這個金老頭的小說差不多也慢慢放開了,至少現在還是能找到他的小說看的。
“《北平文學》十二月的雜誌到貨了嗎?”張麗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發刊,所以基本都是每過一兩星期來看一次。
昨天來的時候,發現這本雜誌賣光了,聽說是裡麵的一篇小說賣的好,所以大家都在搶。
書店的男同誌見她好看,就提醒她第二天早點來,會到新貨。
今天一早過來書店,張麗就四處搜索雜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