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報》作為中國文藝界的權威核心刊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文化語境中占據重要地位。
簡單來說,《文藝報》上麵就兩個作用,發表文學評論來分析作品、介紹一些近期的文藝大事。
是文學界最核心的一個周刊。
李有思打開了《文藝報》!
這上麵也有兩三篇是關於李有思《落葉歸根》的文學評論。
這個年代消息都挺慢的,他的小說一個月前發表,文學評論家看到小說之後,需要幾天來整理靈感,幾天來寫評論,然後才能給雜誌發表。
一個月時間,基本都是文藝作品在文學界開始發酵的時間。
現在的《文藝報》上麵有了李有思的文學評論,簡單來說就是他的小說在北平有著廣泛的討論度。
李有思回到座位上麵,就看起了《文藝報》!
其中有一篇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篇閻剛的文學評論——《:一場荒誕的旅途》
“《落葉歸根》是個充滿異質性的存在。它並非典型的“知青文學”,也不是純粹的“鄉土敘事”或“尋根寓言”,而是借黑色幽默的筆調,演繹了一段關於承諾、死亡與歸宿的民間傳奇。
老趙背著老王屍體穿越千裡的荒誕旅途,既是對“落葉歸根”這一傳統倫理的極致詮釋,更映射出轉型期中國社會的人情百態與精神困境。”
——
文章當中細致性的刨析了各種人物形象,例如劫匪的“仁義”,文明人”(其他知青)的冷漠,最重要的是主角的性格,一個膽怯卻又樸素善良的老趙。
閻剛既是作家,也是現在比較有名的文學評論家,他甚至先後在《人民文學》《文藝報》上麵擔任編輯。
現在是《文藝報》的主要編委,看到《落葉歸根》這一篇頗具有時代影響力的作品的時候,閻剛就早早想著動手寫一篇了,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寫出來了。
在《落葉歸根》發表之後的一個月之後,將這一篇文學評論給發了出來。
而他切實看到了《落葉歸根》發表之後,眾多的讀者和喜愛的人,甚至於在街道上麵都能夠看到人們捧著一本小說。這是繼往開來的影響力,是第二個《人生》,當然是“尋根”文學裡麵的另一種《人生》。
所以閻剛寫出來的這一篇文學評論,更像是錦上添花!能夠讓正在熊熊燃燒的《落葉歸根》接受到更多的審視。
他知道《落葉歸根》即將引發的是一股文學界的潮流!
這部作品也會成為不可多得的一部經典。
一部獨立於潮流的存在!
“竟然是閻剛的文學評論!”看到雜誌,賀德華感歎一聲。
幾人都是文工團的核心,對於文學界的這些頂尖的作家、評論家都略有耳聞。
“啥?”陳曉濤也湊過來了,接著問道:“閻剛是啥?”
賀德華嘲笑一聲:“你看那麼多雜誌了,連閻剛都不知道?人家是文學批評界的大佬。”
梅氣節帶著一絲好奇瞄了一眼,很快就高傲說了一句:“大驚小怪!”
賀德華瞅準時機,精準開團:“噗呲……”
這一個笑裡麵都是對於梅氣節的嘲諷。
“你……”梅氣節老臉一紅:“你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