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思跟在後頭。
炮兵隊王乾事迎上來敬禮,目光掃過李有思的便皺了皺眉,不認識這人啊?
“這位是文工團的創作員,李有思。“陳曉濤介紹道,“來收集素材。“
聞言,王乾事眼前一亮,立馬遞來兩根煙:“早有耳聞,最近《四川日報》上麵都看見過宣傳呢!我們蜀地也出來了一個大作家。”
“哈哈,小李同誌確實有才華。”陳曉濤接過煙。
王乾事接著遞過來兩頂鋼盔:
“炮兵陣地正在實彈演練,請務必跟緊我。“
李有思十分好奇的向天邊望去,一發炮彈轟的一聲飛入天邊,留下來一串火舌。
國內的軍科進步最快的時期應該是在海灣戰爭之後,不過就算是現在落後的裝備,近距離看,也有著很大的震撼,對於他這個沒見過的來說。
跟著王乾事接著往裡麵走去。
三人邊走邊談,時不時跑過來幾個戰士,敬禮完畢就走了。
王乾事說道:“老陳,這幾天怎麼來的這麼勤快?”
陳曉濤說道:“前幾天我就有個靈感,一直想寫出來,這幾天把營地走完了,感覺馬上就要寫出來了。”
“到時候寫出來了,記得帶著樂器隊先來我們這裡表演。”
“第一個鐵定記得你們營地啊!對我幫助特大嘛!”
走了一圈。李有思也似乎被點撥透了那麼一點~
等兩人去了隊伍當中慰問,李有思問道:“我可以去宿舍采訪一下戰士們嗎?”
軍隊的作家下營地采風不算奇怪的事情,很多時候都要同吃同住,一起感受下氛圍,作家注重的就是真實。
79年春,李存葆以作家身份前往雲南前線作戰部隊和廣西參戰部隊采訪,與前線官兵同吃同住4個月,聽聞和目睹了許多悲壯動人的故事,《高山下的花環》便由此誕生。
王乾事問道:“嗯……就在那邊,不過現在都在訓練,待會吃完中飯,午休前你去吧?”
李有思點頭。
中午,去軍區營地吃飯。
果然和文工團一樣不好吃~
他借走了陳曉濤的照相機還有紙筆!照相機掛在脖子上,手裡握著筆,這模樣還有人懷疑他不是作家?
變了一副正經模樣,李有思一個人踏入了征程,王乾事準備找人輔助一下李有思,被李有思不方便拒絕了。
至於陳曉濤繼續和王乾事相約下午前去指揮所門口集合,然後離開了,畢竟幾人的目的不太一樣。
~
來到宿舍。
和文工團一樣是十多人一間,在門外就能聞到宿舍裡的汗臭味,幸好現在是冬天,夏天恐怕更大。
李有思咳嗽一聲,敲敲門。
門裡麵響起來一陣打鬨聲。
過了會兒。
開門的是一位高大的男人,眼見快一米八五了,在這個年代真的跟巨人一般:“你好。”
李有思舉著本子:“我是文工團的作家,叫李有思,想來采訪一下幾位同誌,沒打擾你們吧?”
看了眼時間,還有半小時才正式午休。
“哦!沒事,大家還在聊天呢!”
“那同誌快進來吧。”
幾人都打量著眼前的男人,文工團的創作員挺多的,不過好點是,這些人比起來督察好點,至少人家大多都善聊,還能散煙。
說到散煙……
李有思從胸口取出來包牡丹煙,他不抽煙,但是在這個位置上了,少不了平時要互相散點,所以身上都是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