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農閒,你二叔那邊的木匠活也不多,不需要你幫忙,閒著也閒著,一天能賣幾把就行。”
“可紮笤帚這活我不會乾。”
“你二叔紮笤帚是把好手,可以讓他教你。”
“就怕他沒時間。”
“等他晚上回來再說。”
發福晚上九點多才到家,聽了彩雲的想法,表示支持,拿起紮笤帚的工具就同彩雲一起過來。
玉強到後院將備好的高粱杆抱過來,跟二叔說:“您一步一步跟我講詳細一點。”
發福道“光說你記不住,我一邊做一邊跟你講。”
“行。”
發福拿起一把高粱秸稈,指著秸稈頭部跟玉強說:“這高糧穗脫粒後叫高糧苗,將高粱苗從高粱秸稈頂部六十厘米的地方截取下來,把高粱殼清除乾淨,這就是我們紮笤帚的主要原材料。”
玉強問:“清除高粱殼有什麼好辦法嗎?”
發福拿起砍刀,道:“就用這個,壓著高粱苗前端反複平劃就可以清除掉,然後再用錘子將秸稈部分拍扁拍軟了。”
發福拿起一根粗繩子綁在腰間,又拿了一根細繩子,一頭係在腰間的粗繩子上,另一頭綁在一根一尺左右的木棍上。
玉強問:“這細繩子多長合適?”
“一米左右,坐下用雙腳蹬住棍子,雙腿剛好展開為宜。”
發福拿起一小把高粱苗握在手裡,用細繩子在上麵纏繞一圈,然後用雙腳蹬住棍子,將高粱苗在上麵上下走動幾次,再用麻繩將其捆住,反複多次,按一定間隔捆了有十來道,一個小高粱苗把子就製成了。
發福告訴玉強:“用同樣的方法製成五個完全一樣的小把子,按順序捆綁在一起,將前後兩端弄整齊,再在手柄後端砸入一根前端削尖的小木棍即可。”
一直站在一旁觀望的玉蘭對二叔說:“我來試試。”說著,就把發福身上的粗繩子解下來,綁在自己的腰間。
彩雲隨即對玉蘭訓斥道:“彆搗亂了,趕緊讓你二叔指導你哥練一遍。”
發福道:“沒事,她願意練就讓她試試。”
玉蘭拿起一把高粱秸稈,測量後,用剪刀剪斷高粱秸稈,清除完高粱殼後,就望著二叔發愣,不知下一步該乾什麼。
玉強一把將玉蘭拉開:“一邊去!”
玉強坐下後,在發福的指導下,完成了紮笤帚的整個過程,一把笤帚製作完成了。
發福拿起這把笤帚,對玉強說:“第一次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但手工活需要反複練習,才能熟能生巧。”
事後,玉強整整練了兩天,紮了二十個笤帚,經反複修剪,拿了十把讓二叔給他把關,準備讓母親拿到街上銷售。
發福拿起一把仔細端詳一番,覺得還行,又幫著修了修,說可以上街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