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隻是村裡的一些村民過來觀看,後來,周圍幾個村子的村民都跑過來了,生產隊還在演出場地掛起了兩個汽燈,觀看的人越來越多。
外科的《十送紅軍》大合唱,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強烈要求他們再來一個,可他們隻準備了這一個節目,為了應急球場,一位大夫自告奮勇,上去唱了一首《小白楊》,同樣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清晨,小芳過來找玉軍:“懶豬,快起來,采蘑菇去。”
玉軍聽見小芳喊他,一骨碌爬起來,穿上衣服就跟著小芳她們一起出發了。
雨後的狼窩溝,在田野旁和山坡上,都能見到一些又白又胖的蘑菇破土而出,這就是著名的張家口特產口蘑。在一些樹葉覆蓋的山溝旁,你就能發現一個又一個胖墩墩、圓乎乎的口蘑頂開土層,探出頭來,顯得非常可愛,不到半個小時,他們就采集了許多口蘑。
這裡許多人家,不吃老母雞,他們總是等它老死後埋掉,說老母雞是家裡的搖錢樹,對家裡的貢獻很大,所以,不忍心吃它。
炊事班的同誌們有了口蘑,就到村裡各家各戶收購老母雞,價格非常便宜,一隻不下蛋的老母雞幾毛錢就可以收走。
晚上,大家就能吃到老母雞燉口蘑,味道非常好,覺得很開心。
演習保障任務結束後,玉軍找到政委,希望能到軍區總院醫學工程科進修學習,政委很快就幫他辦成了。
軍區總院大型設備和進口儀器比較多,醫學工程科人才濟濟,多數都是工程師,還有兩位高級工程師,經常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而且還承擔兩項全軍的科研項目。
玉軍過來後,科裡安排一位工程師帶他。不久科裡一位高工看中了他,主動要求玉軍當他的助手,主要是協助他承擔超聲、監護和生化檢驗儀器的維修,以及科研方麵的一些輔助性工作。
這裡的學術氛圍很濃,玉軍很喜歡在這裡工作,每天他都早早地過來,打水、掃地,清潔桌麵,科裡的同誌們都誇他勤快、好學、聰明,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還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
半年進修時間很快就要到了,科主任找他談話,提出要把他調過來,可楊政委說什麼都不願意放他走。最後,隻好按期回原單位工作。
四月初,醫院批準他探親,原本想春節期間回老家,但那段時間科研工作正忙,又在外單位進修,所以,隻好推遲一段時間再說。
他到了唐嶺下車後,就聽到有人喊他:“玉軍,回來了?”
“富祥,是你啊,趕集來了?”
“今天不逢集,我在這裡開了一個小店,到我那坐一會?”
“不了,我先回家。”
“穿上四個兜了,看不起我們了吧?”
“怎麼會呢?我永遠都是那個‘反穿皮襖屌朝外’的狗蛋。”
“你還記得?不會記恨我吧?”
“不會,這是一個時代留下的烙印,不提他了,你的小店生意如何?”
“還行,主要就是賣些煙酒和食品,賺不到大錢。”
“你這是棄農經商,走在農村改革的前頭。”
“跟你這個大軍官沒法比,我們在農村,隻能靠自己去奔。”
“現在政策好了,隻要努力,在農村也可以大有作為。”
“好了,快回家吧,有時間到我的小店坐坐。”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