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被動學習的效果遠差於主動學習,比如單純聽講隻會記住百分之五。
而主動學習,會記住超過一半的內容——若將學習內容教授給其他人,更是可以記住九成!它也是最有效的知識留存方式。
費曼學習法就是建立在這個原理上的,即通過教學的方式來加深學習理解,達到高效留存知識的目地。
但教學的前提是理解,如果你不能用簡單的語言解釋某樣事物,那麼你就沒有真正理解它。所以應把授課對象定為八歲的孩子,用最簡單的語言,把知識跟對方講明白。
蘇錄身邊隻有三歲的小孩,除了吃什麼都聽不懂。
其它人裡,奶奶耳背,爺爺最近火大。大伯小叔都念過書,小姑一聽講就睡覺,而且睡眠質量可高了。大伯娘更不用想……
顯而易見,唯一合適的,隻有二哥這位‘二八大男孩’了。
可是都說了不做壓力怪了呀。哪能老照著一隻羊薅毛?
他再次提醒自己,蘇錄啊蘇錄,不能再打二哥主意了!
~~
“今天我們講的是《梁惠王章句·下》中的‘王左右而言他’。”便聽蘇錄對二哥講解道:
“孟子問齊宣王:‘如果大王有個臣子,出使楚國前,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托付給朋友照顧。等他回來,老婆孩子卻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齊宣王乾脆道:‘絕交。’”
“孟子又問:‘如果你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該怎麼辦?’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孟子接著問他:‘如果一位國君,把國家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該怎麼辦呢?’這次齊宣王卻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一邊去了。”
蘇泰竟聽得十分入迷,這時不解問道:“他為啥不接茬啊?”
“因為孟子說的就是他。之前兩件事,不過是為了批評他所做的鋪墊,他已經掉進了孟子的陷阱中,所以沒法回答。”蘇錄便儘量用簡單的白話解說道:
“齊宣王像這樣懼怕自我批評,又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為恥,這種人不足以共謀大事。所以宋代大儒趙順孫說:‘這段對話是在說君主與臣子,上級與下級,都應恪儘職守,不玩忽職守,方能保自身平安。’”
“原來如此。”蘇泰這下明白了,高興拍手道:“這個故事太好了,孟子說的很有道理,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哪裡怪呢?”蘇錄雖然時間很緊,但還是耐心跟二哥討論。他真心想幫二哥多學點‘大道理’……因為武舉也要考策論的。
“咱得好好想想。”蘇泰卻很自覺道:“等想明白再問你。”
“好,二哥隨時問我,小弟竭誠解答。”蘇錄燦爛笑道。
蘇錄是真高興啊,二哥能發問,就代表他聽懂了。
而自己所有的講解,都來自朱熹的注釋。能讓二哥聽明白,說明自己已經徹底理解了這一段,也就不擔心會遺忘了。
所以二哥隻要有空,他就拉著二哥開講。第一遍講述時,不可避免會出現卡殼,還有二哥聽不懂的地方。
而這些地方正是他知識的薄弱點。帶著這一寶貴的反饋回到學習中,如是反複,直到徹底解決這些薄弱點,就徹底掌握了要學習的知識。
這種學習方法極其高效,當然代價也不小,除了十分費二哥之外,還特彆的燒腦。光靠小姑每天供一個蛋,根本補不上。
眼看著蘇錄一天天消瘦下來,大伯娘終於在大哥的指示下,格外開恩,讓他每天吃個蛋,這樣他就有兩個蛋了……
蘇泰更是抽空就上山下河,給他采鬆子,挖天麻,釣魚摸螺加營養,這才讓蘇錄的身體沒垮掉,他自己卻瘦得下巴都尖了。
可把蘇錄心疼壞了。哎,蘇錄呀蘇錄,你該如何報答二哥?
親人這樣對自己,蘇錄已經完全沒有退路了,隻有考上書院才能有個交代!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入冬。
雖說大西南冬無嚴寒,但這地兒冬天也不點爐子啊!
白天還好說,晚上念書的時候十分難捱……本來夜裡就夠冷的了,為了排鬆明燈的煙還得開一點兒窗戶。山裡的小寒風嗖嗖往身上鑽,那滋味何止銷魂,簡直蝕骨。
唯一的好處是絕對不會犯困……
幸好老太太給孫兒們做了棉鞋,穿上總算不凍腳了。可還是凍手凍耳凍鼻尖啊!
蘇錄給自己起了個號叫‘蒼營子’,因為寫一會兒字,就得搓一搓手,起來活動活動身子,不然血流不暢,人都要凍僵了。
他卻從不覺得辛苦,堅持完成每天的繁重計劃,一絲不苟、一日不輟。
漸漸地,他的字越寫越像樣,至少是橫平豎直、方正規矩了,再不會讓人看了就難受了。
還有個好消息,是他的‘四書章句集注’已經背完了兩本——《大學》和《論語》,下麵就要學《孟子》了。
壞消息是一部《孟子集注》的分量,頂其它三部加起來,整整十二萬六千字!
再加上一萬八千字的《中庸章句》,足足十四萬四千字,且還有的背呢……
ps.昨晚實在太困了,沒弄完就睡著了,下一章晚個一刻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