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首都,最高科學院,一號秘密會議室。
這裡是龍國科技的最高殿堂。
平日裡,能坐在這裡的,無一不是院士級彆的泰山北鬥。
而此刻,這個足以容納三百人的階梯會議室,卻座無虛席。
氣氛,壓抑得如同深海。
工業部的總工程師,材料學的首席專家,航天科技的領軍人物,大氣物理的權威學者……
龍國在相關領域所有最頂尖的大腦,在接到最高緊急召集令後。
從全國各地,以最快的速度彙集於此。
李鋼部長站在講台前,他那張素來以沉穩著稱的國字臉上,此刻布滿了暴風雨般的凝重。
他身後,是科技部的陳靜部長,她扶了扶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銳利如刀。
“諸位,情況,我想不用我再贅述。”
李鋼的聲音低沉而沙啞,他環視全場,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同樣的震驚與沉重。
“十五天。太陽的衰減曲線,給我們劃下了一道死亡的終點線。”
“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在終點線抵達之前,為我們腳下的這顆星球,爭取到至少十二天的緩衝時間!”
“林雲顧問的原話是,讓藍星‘保溫’得更好一些。”
“我們需要一個方案,一個能夠在十五天內執行,並且能有效減緩全球地表溫度散失的方案。”
李鋼的話音落下,會議室裡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明白這個任務的分量。
這不是修複一個儀器,不是攻克一個技術難關,而是要……乾預全球氣候!
這是神明才有的偉力!
“我先說一個思路。”
一個頭發花白的大氣物理學家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不確定。
“增強溫室效應,最直接的辦法——”
“就是向平流層,大規模、持續性地釋放超強溫室氣體,比如六氟化硫或者全氟化碳。”
“它們的溫室效應潛能值是二氧化碳的上萬倍。”
“隻要量足夠大,理論上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一個‘鎖溫層’。”
這個方案一出,立刻就有人搖頭。
“張院士,理論可行,但時間上來不及。”
陳靜部長親自反駁道。
“我們計算過,要達到足以抵消太陽光度下降的溫室效應,需要投放的氣體是天文數字。”
“以我們現有的工業產能,十五天內根本生產不出這麼多。”
“更關鍵的是,氣體的擴散需要時間。”
“等它們均勻分布在全球平流層,形成有效的‘保溫被’,可能需要數月甚至一年以上。”
“我們等不了那麼久!”
第一個方案,被否決。
“如果……從太空想辦法呢?”
一名航天工程的總師站了起來,他的眼中閃爍著瘋狂的構想。
“我們立刻啟動所有長征係列火箭,將庫存的所有衛星,全部改裝成太陽能反射帆。”
“同時,命令‘天宮’空間站的宇航員,在軌組裝巨型反射鏡陣列。”
“我們不用加熱整個星球。”
“我們隻需要將更多的陽光,聚焦反射到我們龍國本土上空,保證我們核心區域的溫度!”
這個想法更加大膽,也更加激進!
但李鋼部長聽完,隻是緩緩地搖了搖頭,聲音中透著一股沉重的現實感:
“王總師,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有多少庫存衛星?”
“一百顆?兩百顆?”
“就算全部發射上去,對於廣袤的九州大地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更何況,在軌組裝巨型鏡麵,十五天的時間,恐怕連一塊鏡片的材料都送不上去。”
“這個方案的工程量,比我們正在建造的地下城,還要浩大十倍!”
第二個方案,再次被否決。
會議室內的氣氛,愈發壓抑。
所有人都緊鎖著眉頭,大腦在飛速運轉。
他們是龍國最聰明的一群人,是創造了無數奇跡的國之棟梁。
但此刻,在浩瀚的宇宙天災麵前,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種深入骨髓的無力感。
“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角落裡,一個負責核能項目的專家猶豫著開口。
“如果我們引爆……引爆我們所有的核武庫,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引爆。”
“劇烈的地殼運動和海底火山噴發,會將巨量的水蒸氣和地心熱量帶到地表。”
“水蒸氣本身就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這或許……能為我們爭取一點時間。”
話音未落,整個會議室一片嘩然!
“不行!絕對不行!”
陳靜部長立刻站了起來,厲聲喝止。
“這是自殺!”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引發的全球連鎖地震、超級海嘯,其破壞力不亞於末日本身!”
“更彆提那無法估量的核輻射汙染!”
“我們是在拯救文明,不是在毀滅文明!”
第三個方案,以更快的速度,被徹底否定。
絕望,如同瘟疫一般,在會議室裡蔓延。
一個個被譽為天才的大腦,此刻卻一籌莫展。
時間,就像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每過去一秒,劍刃就離他們的脖頸更近一分。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難道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近半數的同胞在第一波天災中被淘汰嗎?
不甘!
所有人的眼中,都燃燒著不甘的火焰!
他們是龍國的科學家,是民族的脊梁,他們絕不允許自己就此認輸!
“如果……”
就在這死寂的絕望之中。
一個年輕的,略帶一絲顫抖,卻異常清晰的聲音,從會議室最末排的角落裡響了起來。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望了過去。
那是一個看起來隻有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胸口的身份牌上寫著——
國家氣象中心,助理研究員,周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