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想見一些新玩意,不如往裡麵走一走。”
一個身形略微佝僂的中年男人出現在賈琰麵前,開口道。
“你是何人?”
賈政對眼前身著深青色鷺鷥補子官服的中年人有些陌生。
“下官虞衡司主事戴京,拜見賈大人。”
中年人朝著賈政行了一禮。
賈政是從五品的工部員外郎,而他是正六品的工部主事,自然是上下級關係。
“戴京。”
賈琰打量著麵前的中年人,饒有興致的問道:“你是說這些都不是工部最新研製的火器?”
“賈大人、賈校尉,裡麵請。”
虞衡司主事戴京伸出手,指引道。
“嗯。”
沒等賈政點頭,賈琰已經大步邁向了倉庫更深處,這裡的景象不同於前麵,可以說是一塵不染。
所有的架子都一一擺放著形製新穎的火銃,甚至還有一些小模樣的火炮,看得讓人眼花繚亂。
“啪嗒。”
賈琰一把取下了麵前架子上的火銃,細細觀察著,這支火銃製作精美,通體由黃銅覆著,上麵還鐫刻著特殊紋路,他曾見過這支火銃,確切來說是他的前世見過,珍藏於故宮博物館的蟠腸鳥槍。
“順康二十五年(1686年,夷洲的紅毛番進貢了一批火銃,被譽為蟠腸鳥槍。”
“賈校尉手中的這一支是我父親仿製的,威力不亞於原品。”
“哦?”
聞言,賈琰臉上露出了驚愕之色。
隨即,戴京一一向他們介紹了這裡的火器,鳥嘴銃,形如琵琶的連珠銃,仿製的讚巴拉克火繩槍、沙圖納爾火繩槍,用於守城的集束火箭、神火飛鴉、萬人敵,用於艦船的火龍出水,還有一乾火炮模型,像用於守城的紅夷大炮,用在船上的子母炮、奇炮、臼炮,大多為輕型火炮。
“你父親是翰林院侍講戴梓?”
目光如炬,賈琰嘴裡吐出了一個名字。
“是。”
戴京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原來如此。’
賈琰恍然大悟,戴梓是17世紀至18世紀早期東方最傑出的火器人才,研製出了連珠銃、子母炮等多種火器,證明了東方火器不亞於西方。
隻可惜,他的才能沒有得到完全的發揮,國朝對於火器的研製並不重視,多用於守城、艦船。
“我看這裡都是火繩槍,沒有燧發槍嗎?”
“西夷都已經普遍列裝燧發槍了。”
“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