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村,村委辦公室。
沈南初握著電話,
“郭局,王家村後山發現的古墓雖簡陋,但是是明末清初的,出土的三罐銅錢有明確年號,對研究咱寧安鎮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有一定的價值。”
沈南初的聲音頓了頓,
“這多虧了裴雲舟和鄭同偉兩位同誌。”
沈南初這話看似是單純報喜,實則藏著小心思。多在郭局麵前提兩句,日後裴雲舟跟鄭同偉爭取榮譽或機會都更順理成章。
郭局摸爬滾打幾十年,哪聽不出這弦外之音,聲音裡帶著笑意,
“南初啊,你辦事我放心!不過這文物研究講究量質結合,要是能再挖出些有年代的物件,那就是實打實的政績。”
沈南初要的就是這句話,立刻順著話茬訴苦,
“郭局您說到我心坎裡了!”
“可王家村就這一個墓,想多找文物得往運出跑,山路來回得四五個小時,靠腿走太耽誤事。要是能有輛交通工具,哪怕是拖拉機,效率至少能提三倍。”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郭局帶著點調侃問,
“就算我給你協調到車,你會開?彆到時候車翻在山溝裡,我還得派人去撈你。”
“您放心!”沈南初語氣篤定,“前兩年我跟著去部隊慰問時,跟運輸連的同誌學過開拖拉機,拉著兩噸化肥都能在山路上穩當跑,絕對出不了岔子。”
郭局被堵得沒話說,笑罵一句,
“你這丫頭早有準備”
“行!我跟農機站協調,明天一早讓鄭同偉去村口接車。”
“不過醜話說在前頭,寧安鎮就這條件,彆指望是吉普車,能有輛能跑的拖拉機就不錯了。”
第二天一大早,鄭同偉就來傳信,
“南初妹子!有人開了輛軍綠色的拖拉機來了!”
沈南初和裴雲舟到了村口就看見一輛渾身是泥的拖拉機。
車身鏽跡斑斑,車鬥的木板缺了一塊,後輪的橡膠裂紋能塞進手指,排氣管還冒著斷斷續續的青煙,活像個苟延殘喘的“老古董”。
裴雲舟的臉瞬間垮了,“這…跟村裡老黃牛拉的板車比,也就多倆輪子。”
沈南初卻繞著拖拉機轉了兩圈,敲了敲車身,
“能跑就行!後輪磨平了咱換,零件壞了咱修。”
“鎮上廢品回收站肯定有能用的東西,走,咱去淘淘。”
到了鎮上的廢品回收站,沈南初在一堆廢鐵裡翻找還真讓她找到了一輛被拆得隻剩骨架的舊拖拉機,屁股還帶著兩個輪胎。
非常好。
沈南初又找了些能用的螺絲、墊片……
接下來的三天,沈南初幾乎天天泡在拖拉機旁給拖拉機進行翻新改造。
裴雲舟和鄭同偉在旁邊打下手,遞工具、扶車身。
原本破舊的拖拉機一點點變樣:兩輪變四輪,漏油箱變雙油箱,光禿禿的車鬥多了貨架……
第四天下午,改裝終於完成。
沈南初坐進駕駛座,插入鑰匙擰動,拖拉機“突突突”地發動起來,排氣管冒出黑煙,在院子裡穩穩轉了一圈。
裴雲舟和鄭同偉興奮地跳上貨架,緊緊抓住扶手。
沈南初加大油門,拖拉機駛出院子,在村裡的土路上跑起來。
雖然顛簸得能把人骨頭顛散,卻比走路快了不止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