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北向航道探險_重生的我逃難到嶺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的我逃難到嶺南 > 第133章 :北向航道探險

第133章 :北向航道探險(1 / 1)

黎明剛破,嶺南港的風帆再次被拂動。三艘“嶺南聯合商會”的商船邀月而出,駛向更廣闊的海域。這一次,不隻是通達南洋,也要沿海北上,甚至深入未曾涉足的海島與中原水道。船尾鑼聲陣陣,水手們高呼出航誓言。葉長歌站在甲板上,回望那座曾承載戰火與商潮的村莊——這是他們的起點,也是歸航的歸處。

此刻的嶺南,危機已過,財富穩住,聯盟初成,貿易體係已搭建。過去的一年中,經曆了戰火、經濟封鎖、聯盟整改與商會建製,但真正迎來破局時機的,是眼前的這次航程。

蘇錦瑟站在甲板上,手持航海圖與卷軸,對水手和商旅下達最後指令:“象嶼、丹珠、花礁、石流幾個港口的代表將等待我們,我們會在南洋地區完成第一批交易後,中轉北向中原水道,與北商館商定新的交易條款。”她側頭看向葉長歌:“我們這次還要探索一個未曾打通的小島——白珊礁,那裡據情報稱有優質紅木與珊瑚工藝品儲備,是南洋古商幫爭奪之地,我接觸當地土著多年,應能拿下一批初次訂單。”

葉長歌點頭,沉聲提醒:“顧清霜那邊已經安排北嶺與中原水域的偵察斥候,全方位預警。凡是你說不安全的海道,我們絕不冒險。你也彆忘了負重均衡,船隊請務必考慮航行的貨物重量與補給能力。”

隨著商船離港,顧清霜在港口側高台上啟動她布置多時的“海洋哨塔製度”。竹製塔台淩空而起,在海口沿線形成聲光監測帶。她手持信號鏡,身後是訓練有素的情報小隊。第一枚象嶼港來信黑旗順風到了木塔,一一翻閱後,她發出信號彈通知艦隊:“南洋風浪正常,首段航路安全,可直航行駛。”

水手們在掌聲與哨聲中起錨,葉長歌坐定船首,望著遠去的燈塔與港灣。過往他未曾領略過這般莊嚴,這是戰爭洗禮後的重新啟航。

船隊第一站是象嶼港。上岸後,蘇錦瑟與當地島主會麵。紮著鳥羽頭飾的族長拿出紅珊瑚雕飾與象牙飾物,琳琅滿目。她以商盟銀票作價,換來百件飾品,還說服族長同意貼牌執行“嶺南出品”簽章,建立貼標係統——這將提升後續商品在中原市場的溢價。

象嶼港首交易成功。在宴席上,蘇錦瑟再度展露商業魅力:她沒有大聲炫富,而是提出“常年貨價結算”的折扣合作,確保象嶼港能持續清貨,不因一次利潤失衡。而島上的年輕人第一次看到會計賬簿與銀票分賬體係,對嶺南商盟肅然起敬。

隊伍繼續向南,二站是丹珠灣。那裡盛產珍珠、海貝母。蘇錦瑟帶去樣本圖紙,指導島民篩選優質貝母標準,並引導他們改良海底捕珍工具。這次交易帶來大量珍珠及兩百件紅木工藝品,船艙已基本裝滿。

在兩個港口之間,顧清霜指揮斥候船隻守望前路,防範海盜與惡劣浪湧。台上傳銷報告:“南洋海賊在本次航線未曾出現。”令商隊鬆了口氣。

接下來最關鍵的是白珊礁島。該島歸南洋土著領主管轄,與古代海上商幫有舊盟,治安複雜。蘇錦瑟帶領小隊登舶,與島主子弟談判,提出“聯合打造紅木雕與珊瑚行”的策略。一番幾經博弈後,談判成功:島主允許商盟優先拿出其紅木庫存,作為交換,方便嶺南技術人員植入生產係統,並承諾聯合出口。

交易宣告成功,葉長歌特意向商隊聲稱:“這次航行,不僅兌現商業價值,也打開了新文化融合模式。嶺南對南洋不隻是商品輸出,也將帶去嶺南造物技藝與合作理念。”

商隊裝滿貨物離島啟航,目標北上的中原水道。途中,他們遇到一片壯觀的海洋暗礁,但情報小隊早已探明淺灘與潮汐規律,引領船隊避免走險。

這一路上,顧清霜的信號塔與中轉哨所起著關鍵作用。她將水上哨所與北嶺商道哨塔聯網:每當北方水域偵測海盜密集,哨塔發出預警信號,船隊則繞道前行。

返航第四日,商隊成功抵達“北商館”,中原代表已等候多時。他們看到船隊帶回的南洋香料、珍珠與紅木製品,大加讚賞。另外,蘇錦瑟展示的聯合商票也獲得看好:中原客商提出簽訂長期換票協議,將嶺南銀票納入中原市場兌換體係。

地麵上的慶典由北商館主持。嶺南精工手藝與貿易規範獲得中原財團稱讚。當代表拿到嶺南銀票兌換中原白銀的一刻,嶺南勢力的跨區影響力瞬間躍遷。

葉長歌站在人群之外,望著這熱鬨場景:過往的圍困與防禦都化為台前的光輝顯現——他知道,自己與蘇錦瑟的規劃正在得到驗證。

航返後,幾岸村寨迎來新的變化:港口城市興辦“講習館”,教授嶺南賬本與商票製度;象嶼港當地也出現“嶺南造物坊”;中原商幫傳聞說“嶺南商盟已成南北橋梁”。

嶺南本地舉辦大型酒宴,慶賀航行歸來。瓷器、香料與紅木商品擺滿廣場。蘇錦瑟再次全程主持貨物分配現場,她用流動式賬簿記錄每筆交易,並宣布設立“紅木合作廠”,由村中工坊與象嶼港共管,以保證供應繼續。

顧清霜則在港口舉行儀式:三座信號塔象征商盟守護海陸安危,由她提議出鈐“北嶺信任章”,代表安全護衛製度開始運行。

幾個落日後,嶺南商盟的第三批船隊已被批準動員。新的目標是西方洋道——那裡盛產茶樹種苗與醫藥原草,是中原市場無法替代的資源。蘇錦瑟與葉長歌燈下再會,討論航海圖與備用銀票:“這次我們要直入西海,拓接西南諸島,再向東海岸探險。”

這一晚,北嶺與南洋的風交彙在港口,她們的會議桌上已擺滿新的航海圖,更多的港口、島嶼與村寨被納入商盟版圖。

在暮色中,船隊與村寨之間的燈火相呼應,山海之間,新的航程才剛剛開始。

幾日之後,新一批船隊整裝待發,港口人流湧動,貨物被有序搬運上船。紅木、香料、珍珠、織品、瓷器,乃至嶺南自產的高質量紙張和手工鐵器,都被分類打包,貼上嶺南商盟的火印,代表著這一聯盟已經從區域性合作體發展成一個體係化運轉的經濟共同體。

蘇錦瑟穿一身剪裁得體的藏青長裙,立於高台之上,目光所及,港口秩序井然、旗幟迎風招展。她身邊是一份《嶺南外貿協定草案》,那是她親手起草的,內容涵蓋與中原、西海、南洋乃至東海未來可能建交地區的條款,甚至首次提出了“商路共享、利益共贏、邊貿互免”的概念,預示著她並不滿足於現有的商圈控製,而是誌在打造一個真正覆蓋東南亞海域的商會帝國。

她身後的葉長歌一身便裝,眼神沉靜。他不是來慶功,而是來送行的。

這一次,他不隨船出行,而是選擇留下。嶺南腹地的事務越來越繁雜,從民兵訓練到邊寨治理,從糧草儲備到內部商賈規製,都已到了必須設一位“坐鎮者”的地步。更重要的是,他已經看清,若嶺南要長治久安,必須建立一套自主的治理機製,一個能在沒有他的情況之下,也能穩定運作的“嶺南之道”。

“我走後,西航的安全就交給你和顧清霜了。”蘇錦瑟回頭看了他一眼,語氣溫和卻不失鋒銳。

葉長歌輕輕點頭:“我不擔心你,隻提醒一句,西海航道雖通,但勢力更複雜,彆輕信初次交易的諸侯小商,更彆太快表明利益圖謀。讓顧清霜提前兩個月埋點情報,你不要嫌她多管。”

蘇錦瑟微微一笑,道:“你呀,還是不放心我。你不知我如今比你還謹慎。”她說著,輕輕將一枚鐵製徽章塞進他手裡,“這是我鑄的新盟徽,三環連扣,一代表商盟,一代表情報網,一代表民兵衛,合稱‘嶺南三策’。你拿著,哪怕我不在,也算是盟旗傳承。”

葉長歌握著徽章,指尖一緊,那一瞬,他察覺到,蘇錦瑟早已將自己定位成戰略同盟者,而不僅是商人。他對她的尊重也再次攀升到了新的高度。

顧清霜從人群中走出,一身勁裝,帶著手下情報隊登船。她抬頭向葉長歌點頭致意,然後轉身走向旗艦,不再多言——那是他們三人默契中的約定:該出手時便出手,不必多言情緒,唯有成敗判斷。

船帆升起,海風吹拂之間,船隊緩緩駛離港口。

葉長歌站在港口高台上,目送旗幟遠去。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支商船的出航,而是嶺南在海上霸權博弈中正式揚帆。商路已通,敵人將至,而他們的故事,才剛剛拉開新的篇章。

內陸的幾個山寨接連遞交合並申請,表示願意在保留原有民俗與自治權的基礎上,加入“嶺南聯盟”。葉長歌並未急於批準,而是派出使團逐個考察,確保他們是真心歸附而非權宜投靠。

與此同時,南洋返回的第一批貨物已在嶺南港落地。此次帶回的新奇商品——如花紋獨特的藤製家具、火山石雕工藝品,以及象嶼島精煉出的玳瑁飾品——一經亮相,便被中原各大商號瘋搶。嶺南商票的兌換比率再一次上漲,成為南方諸多小國之間的“通用貨幣”。

她用嶺南港的紅木、珍珠換取西海沿岸的茶種與藥材種苗,再轉賣至北方,在極寒地區被奉為“貴族用茶”,溢價達五倍。而她與島嶼酋長簽下的長期互市協議,也保證了嶺南能夠在不依賴中原商盟的前提下,建立自成體係的外貿路徑。

顧清霜那邊,也傳回情報:西海南端的“落雲港”有一小國商賈暗中拉攏沿海勢力,企圖重建舊日海上霸主“海潮幫”。葉長歌得信之後,當機立斷,命令駐守落雲水道的商隊先暫緩通航,轉由顧清霜安排外圍布局,布下幾批探子,查清對方資金、兵力與商路路線,再作處置。

“不能讓敵人摸清我們通商節奏,一旦他們發現我們依賴某條航線,就會下黑手。”葉長歌在內部會議上如是說。

嶺南此時,不僅僅是一個商貿村莊,而是一個由經濟力量、情報體係、民兵力量、輿論傳播等多元力量構建起來的新型權力實體。在不流血的對抗之中,他們構築出了屬於自己的安全邊界。

港口的夜晚,燈火通明。

蘇錦瑟在日記中寫下:“我以為我渴望的是財富,後來才知,我更渴望的是秩序——一個能在我的主導下,延伸到整個海域的秩序。長歌,是你讓我明白,掌控與信任並非對立。”

而葉長歌站在書樓窗前,望著燈火如織的港灣,對顧清霜說:“商船就是戰船,隻不過它的武器是契約、情報和時機。嶺南不靠戰爭崛起,但若誰想掀風作浪,我們也從未怕過。”

新的航程,已駛入深海。而他們,已經不再是那個逃難至嶺南的弱旅。


最新小说: 劍動仙朝 短故事誌 彼岸生花 十五輪回周 釣係美人太會玩,甜度爆表! 絕世修仙者轉生為女生後的生活 火影你是我的一道光 至尊仙皇 綜漫:從問題少年到根源魔法師 無限地獄:被拘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