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申州刺史的千金成為了陸承安第五個弟子。
陸承安告訴了公孫玥師門所在,以及在她上麵的那四個師兄師姐。
拜師後,公孫輔便專門收拾出一間院子,將陸承安請了過去。
但卻被陸承安拒絕,反而是在西城租了間小院子住了下來。
從那之後,公孫玥每天都會來這間小院裡跟隨陸承安讀書。
而且與她一起的還有個小男孩,十來歲,是陸承安租的這間小院房東的孩子。
說起來陸承安租下這間院子也算是一樁機緣巧合。
那天收下公孫玥為徒之後他去牙行租房子,正好看見小男孩怯生生地拿著房契找牙行的人要賣房子。
在一旁旁聽才知道,原來是男孩的母親重病,家裡的積蓄已經耗儘,不得已才賣房子給母親治病。
牙行的人見他年幼好欺,便拚命壓榨。
陸承安看不過去,便從小男孩手中以每個月三兩銀子的價格租下了這間小院。
並且一租就是半年,一次性付清了租金。
男孩雖然年幼,但也知道陸承安這是在幫他,堅決不要。
隨後陸承安便想了個折中的法子,讓男孩把房子讓給他使用半年,他幫男孩給母親看病。
男孩將信將疑,帶陸承安回了家。
在言出法隨的神通之下,男孩母親的重病很快便得到了緩解。
母子倆自然是對他感恩戴德。
陸承安也如願有了一間安身的小院。
男孩母子倆一開始說什麼都要搬出去,最後被陸承安以聘請他們燒水做飯打掃衛生為由留了下來。
從那以後,陸承安便與這母子倆一起住了下來。
男孩沒有名字,也沒有姓氏,因為在他之前,他還有個兄長,幼年時因病早夭,所以他母親就叫他二郎。
聽說陸承安是個讀書人,婦人便請求陸承安幫忙取個名字,將來百年之後,也算是在這世上留過名的人。
陸承安想了想,便借申州城的申作為他的姓,給他取名申啟,寓意著他的血脈傳承,由他這一代正式開始開啟,向著千百代之後流傳了。
申啟因為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所以極為孝順。
陸承安救了他母親的命,所以在他的心裡陸承安便是僅次於他母親的大恩人。
對於陸承安的話言聽計從。
陸承安見他忠厚老實,又是至孝之人,雖然並不算有多聰慧,但還是讓他每日跟隨公孫玥一起隨他讀書求學,先當做記名弟子。
等過段時間再觀察,若申啟能夠始終保持著誠懇的求學態度,哪怕學不會也不會輕易放棄,那他就會將申啟正式收入門牆。
就這樣,陸承安在京都書院之外又有了第二個傳道之地。
而這處傳道之地卻隻是一間普普通通的農家小院。
陸承安打算花半年的時間來帶公孫玥入門,之後他便會繼續遊曆,往東南,去東吳境內。
之後的日子很平靜,每日帶著公孫玥和申啟讀書學習。
就連那三個之前一直想要報複陸承安的修行者也算不上什麼波瀾。
陸承安並未自己親自出手,隻是跟讓公孫玥查了查他們的底細。
公孫玥領會陸承安的意思,隨後便將此事告訴了公孫輔,公孫輔不敢大意,下令徹查。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還真查出不少事。
若是平時,對於這樣的修行宗門公孫輔頂多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