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那一場雪,果然是好兆頭呀哈哈!”
“是呀是呀,好兆頭好兆頭!”
“今年肯定是個大豐收年!”
“那必須的!”
“新年好!新年好!”
“新年好呀哈哈!”
人們臉上帶笑,腳下生風,開始了春節裡熱熱鬨鬨的走親串友活動。
談資裡無一例外這場大雨處於絕對的C位,誰都得說上幾句,怎麼說都不膩。
有那心急的,正月裡就開始盤算著要春耕了。
流民們也坐不住了。
迫不得已離開家鄉討生活,但故土是根之所在,那一方水土嵌入骨髓、深入血脈,誰能輕易割舍忘懷?
出來的遲早是要回去的。
哪怕家鄉並不富庶,哪怕隻有那幾畝薄田和一座舊屋。
這片兒下了雨,流民們少不得會想到自己的家鄉:既然這兒下了,家鄉肯定也下了吧?
越這麼想,越按奈不住。
終於,歸心似箭的一群人拉拉扯扯的去找柳采春,結結巴巴的表示自己想要回家鄉。
柳采春當然不會拒絕。
每個人都有思念家鄉、回歸家鄉的權力,那是根之所在的地方,流民們若是對自己的家鄉好不牽掛那才不對勁兒。
柳采春乾脆集合了所有流民,向眾人說道:“我們這兒下雪下雨,想必你們的家鄉也一樣,大半年的乾旱終於過去了,你們想要回家鄉我絕不阻攔。我給你們兩天時間考慮,考慮好了的上我這兒結算工錢,早日回想,不想回去的,也可以留下來。長留、短留都可以商量——”
柳采春後頭的話壓根兒還沒有來得及說完,現場已經被不敢置信的流民們炸開了。
“什麼什麼?結算工錢?我們有工錢?”
“工錢!真的假的?我沒有聽錯吧?”
“前邊的你沒有聽錯,我也聽到了,夫人要給我們結算工錢哈哈哈!”
“原本我還擔心回去的路費怎麼辦,這下好了,我們一家子節省些,總比一個子兒沒有強太多啦!”
“誰說不是呢?我也這麼想!”
“夫人好人啊!多謝夫人!”
“多謝夫人!多謝夫人!”
聲音漸漸變得整齊劃一而響亮,一句句的全都是“多謝夫人!多謝夫人!”
不知道是誰帶的頭跪了下去,呼啦啦跪了一地,許多人忍不住抹眼睛哭了起來。
他們過來乾活兒之後,所得到的待遇如何,大家夥兒都有親身體驗,夫人作為主家,待他們不薄。
原本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擔心路費的原因猶豫不決要不要回去的,這下子也下了決心:還是要回去看看!
柳采春等亂糟糟的現場終於漸漸平複,將手一揮:“好啦都起來吧,不興這一套啊,你們心裡記著我的好就行了。”
她就是這麼大言不慚,她坦然覺得自己受得起。
來到這兒乾活兒的流民們,不說吃好,頓頓吃飽沒問題的,從沒缺油少鹽,肉是不可能有,但葷油沒少放。住這兒將將兩個月,小孩兒臉頰都長肉鼓起來了,老人臉上也沒了那種隻剩下一口氣強撐著的菜色。
“你們來我這兒滿打滿算兩個月,我就按照兩個月給你們算,中青年壯勞力一個月一百文,老人和少年人一個月七十文,再按人口一人發放十五斤雜糧、一兩鹽——都彆吵,先聽我把話說完。再吵吵什麼都沒有了啊。無論留下的還是要走的,都這麼結算,想要留下的便繼續留,短留可以再留一個月,若是不打算回去了,也可長留,簽契約,做我家的佃戶。條件到時細談,虧不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