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的紗布洗的乾乾淨淨,晾曬著。
最顯眼的還是木槽裡方方正正的一大塊雪白豆腐,真的就和城裡賣的一樣,沒什麼太大差彆。
趙明月和大兒媳洪荷花聽到聲響,從廚房快步跑了出來。
見到沈清,趙明月大嗓門熱鬨嚷嚷道:“沈清你來啦,快看看做的咋樣?”
洪荷花拘著手在一旁靦腆的站著,緊張的等著沈清點評。
這些豆腐都是她負責點漿,生怕做的不好浪費了錢財不說,也沒法掙錢。
沈清用遞上來的木勺舀了一小塊嘗味道,笑盈盈誇讚:“無論外形還是味道都蠻好的,和城裡賣的沒啥差彆,三嬸你們進步非常快啊。”
洪荷花鬆了口氣,真心敬佩道:“是大嫂子你教的好,若不是你手把手教,讓我自己試的話怕是十天半個月也把握不好量。”
彆說把握量了,就是想都想不明白那東西咋把黃豆漿水變成雪白的豆腐!
趙明月也明顯鬆了口氣,她壓低聲音說道:“荷花說的沒錯,要不是你,咱們哪會啊。
不瞞你說,我準備明日先做個五六十斤豆腐去城裡試試,你看成不?”
“成啊,是驢子是馬拉出去溜溜才知道。”沈清哪有不讚同,不過,“你們準備怎麼賣豆腐?”
據她所知,城裡的集市位子都是有主的,趙明月她們城外的人尤其又是後來者,能搶得過麼?
趙明月沒藏著掖著,一股腦說道:“我想過了,以往咱去賣魚啊黃鱔泥鰍雞鴨啥的就是走街串巷叫賣,家裡有板車,用板車拉上豆腐也走街串巷的叫賣;
無非就是多走一些路而已,算不得啥,比固定的鋪子說不定賣的還好些呢。”
畢竟好多人在集市上買著買著覺得花的銀錢超支了,乾脆省一省;
賣到門口的就覺得還能買上一買,要是有其他人家也在買,更是覺得不買會虧似的,哪怕不想買的也會湊上來買點。
她以往賣魚啊蛋啊就是如此,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聽到走街串巷,沈清腦子裡一閃而過一個念頭,她認真思索可行性。
沒等到答複的趙明月問道:“咋了?想什麼呢?”
沈清見沒外人,將今早打聽到的孫捕頭的事細細說了。
趙明月一聽放在了心上,重視起來:“柳家上下都不是好的,咱們將小雨帶回來他們沒落到好,難保不來找事,你擔憂的對!
楊柳巷和升平巷是吧,我以往也去賣過東西,隻是那時候沒想過打聽事也就沒留意,不過不管咋說已經混了個臉熟,明日賣豆腐正好去打聽打聽。”
沈清沒想到趙明月非但沒認為她小題大做,反而積極主動的去幫著打聽。
她真誠道謝:“三嬸,麻煩你了。”
“說啥客氣話,都是一家人!況且賣豆腐在哪不是賣,說不定楊柳巷和升平巷賣的更好不是。”趙明月被認真道謝,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她看向家裡其他人,宣布:“你們大嫂子說咱們這豆腐可以賣了,咱們明早就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