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工坊的格局是五開間大屋子,外加邊上一個斜頂的廚房。
廚房裡一排五口灶洞,每個上麵都是最大的大鐵鍋,這是為了開工後晌午吃食準備的。
冬日天太冷,做好的飯菜要是提前舀出來沒一會就透心涼,隻能放鍋裡溫著,人多,鍋少了做的吃食根本不夠吃。
沈清覺得在廠裡上班,工資是一部分,夥食是另一部分,都不能太差,吃的太差太難吃太影響一整天的心情了。
工坊裡沒有全部做地龍,隻有乾活的地方做了,畢竟天太冷的話凍手,根本沒法做精細的手工活;
隻有暖呼呼的溫度裡整個人是舒展開的,雙手不會僵硬,才會做的又快又好。
除了地龍,灶台的熱氣也沒浪費,做了麵火牆,五口灶洞產生的熱量光是想想就暖和!
沈清看了一遍後,想著靠近火牆的地方擺放浸泡毛料的盆和缸等等,不會凍住,熱氣能加速油脂分泌,更快更好的析出乾淨、硝製。
接著是理毛,在屋子裡,又有火牆和地龍的雙重熱氣,不會冷到;
然後是綁線,這是精細活,坐在那不動,自身產生不了熱量,安排的地要離灶頭火牆近;
再後麵是打磨筆杆和鋸木頭的了,這兩個都要耗費體力,有地龍的熱度夠用。
規劃好生產線,開始盤算要置辦的東西。
碗筷至少要最少要準備七八十個,多點沒事,不能少了不夠用;
人多不會做一道道精致小炒,大多是東北菜中的一鍋燉,每人打了主食後舀一勺燉菜蓋在上麵,既是一頓晌午飯,所以不需要買盤子,但碗要大....買粗陶盆吧!
一人一個盆一雙筷子,排隊打飯打菜,和華國廠裡一樣的打飯模式,這是經過市場檢驗最快速便捷的方式。
再有桌椅要置辦,不過村子上目前就關木匠和小山兩個人做木活,想快也來不及,先各家帶過來個小板凳湊合著用。
再用石板壘幾個桌子應付著。
打磨用的布料要多買些回來.....泡毛料的水缸不能少.....還有絲線、剪刀、刮刀.....
工坊再有七八日差不多能蓋好,毛料浸泡在五到七天,羊皮亦能提前買回來用石灰粉泡上,對了,還要買石灰!
越想越發現要買的東西實在太多,樣樣都能提前買回來,卻根本騰不出人力去城裡購買....
“大嫂大嫂!”由遠及近的喊聲讓沈清轉頭看去。
就見跑的氣喘籲籲的江大波一臉燦爛笑意,跟隻歡快的大鵝一樣叫的吵人。
沒一會人就到了跟前,撐著雙腿喘氣道:“村子裡商議事,讓我來喊你,大家夥都在等著呢。”
他看了眼正在蓋的工坊,不確定的補上一句:“大嫂你有工夫去不?”
爹娘他們都說大嫂是村子上最重要的人,也是最忙的人,要做的事要操的心最多,輕易不能來打擾她,所以有事要商議時也是等人到齊後再來請大嫂過去。
他們等一等沒事,不能浪費大嫂的時間!
“有,走吧。”沈清看了眼熱火朝天蓋房子的瓦匠們,應道。
工坊看的差不多了,隻要布局沒錯,剩下的交給瓦匠就成。
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做,她能做的是把控大方向——要是事事親力親為,又動腦子又出體力乾活,早晚得提前升天。
*